此时朱慈烺继续朝着面前这些文臣冷冷的说道:“你们的心思,我其实都懂,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但是,对于你们来说,只是私利,但是对于天下来说,却是真正的天下兴旺之责!”
“敢问太子殿下,为何科举制度改革还能够跟天下兴旺挂钩???”
一旁的李邦华看着周围这些老神在在的文官,他终于是忍不住了,朝着朱慈烺问道。
“因为科举关系着人心!”
朱慈烺面色冷淡,平静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李邦华。
“科举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很高,科举考圣贤书,所以百姓都去读圣贤书,孤不反对读圣贤书,但是孤,反对只读圣贤书!”
说着,朱慈烺目光扫视过周围的这些大臣。
眼前这些大臣眼神之中都露出疑惑之色,好奇的看着面前的朱慈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们的眼神分明是在询问,不读圣贤书,读什么???
难道读史书?或者是什么???
看着眼前众人眼神之中的疑惑。
此时朱慈烺面色平静。
“当然是读明事理的书!比如,尔等可知天下有多大???”
听到朱慈烺的话,周围的这些官员顿时一脸懵逼。
为什么太子殿下会忽然说这些,天下有多大,这重要吗??跟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关系???
众人有些疑惑。
“尔等读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考科举,为了做官吧!”
朱慈烺眼神之中带着冷色朝着周围的这些官员们问道。
听到朱慈烺的话,周围这些官员,有不少的面色都不怎么自然,考科举不为了做官,读书不为了做官,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成为大儒???
那毕竟是少数吧!
“满口夫子大义,满口圣人言,但是背地里,全都是贪权好色!我都明白!”
朱慈烺继续朝着眼前的这些官员说道。
高位上的崇祯皇帝的面色也是有些不自然,这一点,他其实很清楚,但是他也说不了什么。
周围的这些官员的面色也都非常的不自然,有几个官员想要反驳,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想起了冰敬碳敬,突然呐呐的不敢出声反驳什么。
太子说的虽然有些刺耳,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是对的!
看着眼前这些面色有些难看的官员。
朱慈烺微微一笑。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骂你们,也不是为了全国来清查!我只是想说儒家的很多理论不错,但是不妨碍你们一个个堕落至此!
可见,其实科举根本无法让读书人真正理解圣人意思,也无法践行圣人!”
面前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有些腹诽。
还圣人!这个标准实在是太高了吧!
虽然心中腹诽,但是这些官员依旧是没有说话。
“对于天下来说,满口圣人大义,夫子云的官员,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见识,敢担当,有能力,足够正直的官员!而全天下都缺这样的官员,偶尔出现一个,那真是祖宗保佑!
可见科举其实对于圣人真正应该践行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提升作用!若是继续按照之前的方向来,我们还是会走向老路!甲申国变的例子,就在眼前!”
朱慈烺的话语一落,周围的这些官员顿时面色全都变了。
您说科举基于说科举吧!
怎么还能扯上甲申国变呢!
甲申国变那是李自成攻击北京城!
那李自成也不是书生啊!
“甲申国变,之所以会出现,最关键问题还是我们大明,吏制僵化!官员没有见识,一个个都是鼠目寸光之辈,完全见不了天日!”
周围这些官员面上满是苦笑,得,眼下直接开始对自己等人开始怒骂了!
不过眼前得可是太子殿下啊!
骂就骂吧!反正太祖当年也没少骂过自己这些文臣!
眼下太子殿下的声望和功勋,完全不逊色于当年太祖一统天下的壮举!
“在我看来,为官者,最重要的,其实是两件!见识广,而且能力强!选拔官吏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八股文,不过是文章写的好,能够写公文,但是对于治理天下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需要会写,但是靠写八股文来选拔官吏,甚至选拔预备役的宰相,简直是荒谬可笑!”
朱慈烺冷笑了一阵,他的面色十分的平静。
“人人都学一些无用的八股文,于国无用,于民无用,于天下更无益处!为什么,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为何还要拼命维护此等落后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难道就是因为利益二字???真是笑话!”
朱慈烺袖子一甩,眼神冷淡的看着周围的这些官员。
李邦华和倪元璐对视了一眼,二人眼神之中都充满了无奈。
太子这话说的,可谓是冠冕堂皇。
若是陛下说出这番话,他们或许还能够反驳一二,毕竟,陛下本身对于下面的人其实也不了解,就算是真的说出这么一番话,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自己等人自然是可以随意的驳斥!
但是说这话的是太子!
太子不仅仅手底下掌握着兵权,而且跟陛下不一样!
他是真的尝试着将文臣体系给剔除,而且还真的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至少在山东一地,按照官员们的回禀,当地的老百姓,几乎是路不拾遗的地步!
而且,往年一直都能饿死人的山东,这几年在太子殿下的统治之下,根本没有饿死过人!
甚至这两年,山东老百姓还能够吃上肉!
这可不是东宫官员上报的!
要知道,山东也是不少致仕官员的老家,很多致仕的官员都谈过这件事,山东的情况,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难道,真的是科举制度的问题吗???
满朝呈文武此时鸦雀无声。
心中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们一个个的面色都非常的复杂。
朱慈烺目光扫视过满朝文武。
用屁股想也知道,他们眼下在想什么,眼下的朝堂,无非就是站队而已,他们想要选边站!
但是问题来了!
眼下,谁敢旗帜鲜明的站在科举制度那一边???
官员们的目光下意识的望向了首辅李遇知。
这位首揆曾经可是吏部天官!而且资历十分的夸张,就算是看陛下都需要让他一头。
眼下说站出来的人,恐怕真的是非他不可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