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一个现象。
公社信用社主任大都是周边村有威望的人缘好的农村人,周边村里农民大都认识他。
这个壮汉是大虾村生产队的小组长姓吴,吴胜利。
因为分地后大多数是丘陵地,学院这一带农民只好种茶树现在山茶果都丰收了,急需榨油。
吴胜利过来二条杠街供销社买榨油机的。
叶回舟很喜欢吃山茶油,山茶油不饱合脂肪酸达90以上,营养成分高,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油。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山茶油还是湘南人的重要药物。
而壮汉的大虾村以前的手动榨油机坊,春节的时候放鞭炮给一把火烧了。
榨油机房里的人死的死,伤的伤,手动榨油机坊烧的就剩下几块铁锭了。
现在村里及周边大多数农户吃食油非常困难。
这边,吴胜利取下遮着头的白毛巾露出黑黝黝的脸庞,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丁明把桌面上的风扇开到最大,对着吴胜利吹。
吴胜利感谢了一声,又无奈的说道:
“是这样的!
我在报纸上看见一种小型榨油机,榨油100公斤左右的,我就准备开一个炸油坊。
打听后,你们供销社有卖的,于是上个星期我过来了问价!
二楼的领导说,购买这样一台榨油机需要300元,还要拿公社拿介绍信才能购买,我又回去办介绍信。
第二次来,我就带了300块钱,领导看我我的介绍信,说除了榨油机的300块钱以外,还需要100块钱买电动机。
我算了一下杂七杂八的要500元上下,才能把榨油坊开起来。
但没钱,怎么办?
俺把还要在贷款200元的想法和村里的干部说了,书记非常支持。
但到本公社信用社,信用社的主任犯难了,如果再贷款200块钱,就是500块钱,数目太大了!
信用社的主任不给我贷款五百元,因为种地一年也收不了这么多钱,怎么偿还贷款?
最后好歹好说也不行!
这样我挨家挨户就凑钱总算凑够了耽误了一些时间,今天一大早我就来了。
看我还赶着牛车嘞!”
叶回舟抬头望着望大门口,他的单车刚好停在牛车边上。
吴胜利别看魁梧有力,五大三粗,可能是憋坏了想吐槽,那把嘴像机关枪一样的:
“结果上个二楼刚想交钱,领导说两套都卖完你下次再来吧!
我就纳闷了,前一个星期还有两套小型榨油机,怎么我今天一来就卖完了。
可是领导说上个星期卖了一套,还剩下一套也给人定了!
我就问下一次什么时候到货?
领导看了看挂历说,可能要12月份了!
那12月份还开个屁榨油坊!
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旁边的人都听着,吴胜利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叙述事情的时候还是说的明明白白。
丁明悄悄的捅了捅身旁的叶回舟,用极低的声音询问道:
“你不是机加工很厉害吗!小型榨油机你会做吗?”
叶回舟当即答道:“小菜一碟!只不过看他需要什么样的!”
丁明“嘿嘿”一笑就说道:
“我跟你上到二楼,看一下给人订购的榨油机是什么模样,你就心里面清楚了!”
叶回舟点了一下头说道:“吴同志,我们上到二楼去看一看,如果可以的话,我给你弄一台!”
“真得!那太好了!我带你去!”
一群人上到二楼,供销社靠山的仓库旁有一个油毛毡子搭建的遮雨棚,里面放着各种农具。
其中最显眼的一台,就是放在遮雨棚左手边的小型榨油机。
叶回舟一看就知道七八十年代产的,他大学毕业还修过的油压卧式榨油机。
这台机器肯定要比纯手工榨油的机器要好得多,毕竟是用电的。
叶回舟以前到乡下玩见过老式的榨油机,榨油机是用木结构。
用一根胸围八尺长的大枫树挖空做成的,两档开门,可装卸枯饼。
枯饼装好后,再用上下顺木尖顶上榨油机的尾部,用一根大木头去撞击上顺尖,上顺尖前进后再击打下顺尖。
这样左右两侧交替打尖,上下顺尖交替前进,将榨油机里的枯饼压紧,榨油机达到一定的压力即可出油。
那时,榨油机还没有榨出油,“榨油”的人早已大汗淋漓了。
往往榨一次油要换三四班人马。
虽然这种老式榨油机费时费力,但还是解决了当地的穷苦农民的吃油难题。
叶回舟听吴胜利讲,他们村一场大火把炸油房烧毁了,烧毁的估计是木头结构的榨油机。
这种人力榨油机在偏远的地方一直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70年代中期,农村的榨油房只要经济许可,就会咬着牙买一台油压卧式榨油机。
叶回舟有时会乡下时还在他们村榨油坊,拿菜籽,茶果榨油。
他们从榨油坊,是穿着开裆裤长大的好兄弟开的。
他还记得亲自操作把茶籽、菜籽等都由粉碎机粉碎,蒸枯上榨后压油机的压机指针指到100的刻度就可以了。
根据叶回舟的经验,榨200斤的茶籽从粉碎到出油仅要一个钟头,最高出油率达每斤3.2两,不尽人意。
于是,叶回舟就dIy一台电动螺旋榨油机送给的好兄弟。
电动螺旋榨油机比油压卧式榨油机更先进!
这种榨油机出油率高,且功效高,每斤菜籽的最高出油率在4.1至4.2两之间。
一般的都有3两多,花生、芝麻出油量则更高,在4.5至5两之间。
榨100斤菜籽25分钟即可,一天可榨菜籽3000斤。
他的好兄弟自从有了电动螺旋榨油机他又会来事,上门接送,榨油行茶时献茶饭时供饭。
用当他们土话讲,“节时,省力,该他发点财!”
于是,叶回舟仔仔细细的打量着这台不大的油压卧式榨油机。
看了一圈这台机器居然没有铭牌,在机器的上用砖头压着一张报纸。
报纸上用黑色的,毛笔字写的,就只是写着。
“电源380伏,70-80kg\/h处理量!”
确实很适合广大农村的榨油坊,但要300多块钱,还要买个电机,100多块钱。
四五百块钱的东西,在1980年是相当昂贵的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