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追求精神世界的人们所作之事看不出半点威胁,因而诸侯只知道有什么东西导致他们在不可避免地失去优势,可却找不到源头。
他们自然是可以通过预言得知一些关于影响他们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的消息的。但是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无法理解,映射出来的对应目标却不论如何赶尽杀绝都作用有限。他们唯一相对有效的做法只有增大献祭法术的投入,以求高强度的压制可以最终消灭目标。
对精神世界中的人来说,他们疯狂的反扑与压迫不过是绝望的挣扎。这些诸侯们惯用的一切并不能消灭他们,即使他们在献祭中注入再多,也无法真正将他们逼上绝境,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能量体恶兽的冲击而已。
他们的人造天道还是在不断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造天道终会撕开精神世界与现实的屏障,成为他们这个世界的天地良心,打破诸侯们有意的覆辙。
修炼精神世界的有活人,也有已经没有肉体,只是精神实体,需要尽可能保证自己不自我放逐的存在。仍旧活着的人们日复一日地集会修行,设法触摸自衍的境界,只为在死后能正确契合他们制造的共同精神世界,在其中继续修炼,直到能够自衍,精神不死。
有修到死之后继续修炼的,自然就有在活着的情况下就已经修成自衍的。实际上在活着的情况下便能修成自衍才应该是常态,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执着于死后能继续抱团取暖,不会那么快魂飞魄散,单纯是因为诸侯的反扑实在过于凶残,让太多人死得太早了。
正因如此大仇,他们也团结一致地组织起来,共同抵抗诸侯们献祭制造的恶兽的撕咬,并且推动他们的人造天道的完善与制造,策划撕开精神与现实的屏障。
这可不单单是复仇这么简单。诸侯们依然在想办法彻底消除他们的影响,不断地组织对他们的一遍遍冲击,那些在夹缝中有幸在活着的情况下就达成自衍的人们也面临被预言锁定的危险。
想要自保,他们必须统一战线。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为相同的目的活动。精神世界那边在设计并制造他们的人造天道,逐步增强对诸侯们法术的干扰与抑制,而还活着的则在现实世界中利用自衍出来的能力衍生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侧面干扰诸侯们的认知。
诸侯们无法理解他们的法术究竟为什么在不断衰弱,因此极其容易受骗,只是略施小计,这些诸侯们的认知甚至被撕成好几种,互相之间为自己的理论争得面红耳赤,演变到后面早已不论谁对谁错。
确实不必论谁对谁错,因为他们是心想事成的造物,不论哪种,都能助他们逃出生天。这完全是权力的争夺,他们需要一个令所有人心服口服的最高指挥。
然而因为各方诸侯不怎么团结,因此他们根本决不出一个能统合他们力量的总指挥。
其中一方坚信这法术在哪施展并不影响他们对抗目标,为此他们投入大量精力,制造一个庞大的超规模祭坛,将成本沉没于此,寸步不让。
又一方坚信这种产物并非寄宿于活人,其正是某种错误的施法方式导致循环失稳,运转过载的现象,他们越是执着于某个固定的施法环境或方式,其带来的破坏就越多,就会越快彻底摧毁他们的立足之基。
还有一方则认为他们的献祭法术真正制造一个有知觉的实体,这种实体正在不断吸收他们的力量,他们无法确定这个实体的对岸是什么,有可能是一个会被撑爆的癌细胞,只会成为纯粹的阻碍,有可能是一个对他们来说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又一个衍生真神,永远无法被喂饱。
他们是心想事成的造物,即使是完全虚假的认知,发展至深也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过诸侯不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诱导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削弱精神世界受到的压力,使他们更快完成计划。
这种复杂的活一般都是由自衍强者来负责的。自衍强者制造一个一切都是完全捏造的分身,躲过预言的追捕,让这个自衍的分身以自己的身份传播想法,扰乱他们的认知。
这些自衍强者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援助他们的大计。毕竟涉足自衍之后,他们的精神不再受到自己想象力的限制,因此不论之前自己的水平如何,进入自衍之后都会登临巅峰,着迷于自己衍生出的各种想法。他们自己就是一个世界,不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行为指指点点。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诸侯们是被无数个世界在围攻。身处其中的人们只能感觉到无力回天,那些掌权者们完全是自甘堕落。
“在他们眼里,没什么东西是拉低整体水平解决不了的。没有必要。他们就是眼里只有同样身为诸侯的彼此,根本没把我们看到的任何问题当问题。你觉得这是很重要,他们只觉得你是个不安定因素。”
这话确实发自肺腑。这些诸侯国确实是如此。他们也知道这问题很大,但在他们眼里,还远远不够大。诸侯国中的无名小卒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法术逐渐衰弱到不堪一用,却无人在乎,只会向他们继续征收一切。
被安慰之人刚受打击,却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反倒很快振作起来,又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不听,自有人会听。会受到施法成本影响而快速衰弱的诸侯又不是没有,只要拉起声势,打破力量的天平,推动各大诸侯最终在战斗中合并,我就不信他们真会放下到手的机会!”
这种内外勾结之事是要人命的,然而却非常常见。诸侯王之间争夺,城中人才相互流动,成为诸侯王的机遇非常正常。
不同诸侯打出的旗号会吸引不同的群体,这也是他们约定俗成的一部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