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几天过去了,许承安担心的那把火并没有烧到他头上。W乔安娜虽然经常会找他谈话,但要么是向他了解情况,要么是给他交待工作任务,都属于正常工作范畴,这让他渐渐放下心来。
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不外乎做两种事情,官场职场皆是如此。
一是搞赏罚,杀鸡儆猴也好,树立标兵也罢,手段多种多样,其根本目的是建立领导的权威。这是今后工作开展的基础,否则话没人听,事情没人干,官自然也就当不下去了。
二是拿出一些新的举措,最好是具有轰动效应的,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毕竟领导光有权威还不够,必须要有真本事才能让下属真正信服,其后才能谈得上得到爱戴。而在上级领导那里,也可以博得足够的关注,从而得到赏识,有助于日后再次高升。
做这两种事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便是新官上任热衷于放三把火的原因。虽然有时因为技术天象燃料等原因,使得火势失去控制以至于引火烧身,最后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但与可观的收益相比,这风险新官们还是勇于并乐于承担的。
然而乔安娜来了之后,却一把火都没有烧,这让许承安在庆幸之余,不免又有一失望。
他庆幸的自然是饭碗无忧,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留在这里好好干,个人的前途自然也会很光明。失望的则是领导不搞大动作出来,他便少了出彩的机会。想要谋求快速进步就会比较困难。
梁承德事件或许在莫凡林若熙那里早就结束了,却成了许承安心里的一个梗。总让他觉得不是很踏实。因而许承安很想做出优异表现,不升职加薪吧。至少能让现在的位子更稳固一些。
不过尽管没有出彩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还是有不少的。每到春节过后,是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一个时期。公司近期的一项重工作便是人才引进,虽然空降了一名人力资源总监,许承安仍是这项工作的主管,只要能够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想必能够在上级那里赢得不少加分。
自去年十二月起,许承安便着手做这项工作了。那会王东还和他做过搭档,后来换成了杜亮。每当想到这一,他便有些唏嘘。由于那时恰逢年底,引进适合人才的难度比较大,最终只补充了不多的几个人。但是他面试过的人却着实不少,有很多合适的人选,都表示过完年后可以来此供职。
不过公司并不会为这些人保留职位。海天集团的招牌在职场上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过完年之后,人力资源部又收到了不少求职信,可供公司选择的人员更为宽泛。所有求职者都要参加面试考核竞争上岗。那些在年前的应聘中让公司感到满意的人也不例外。
既然那些人为了利益或是其它一些原因而没有选择马上跳槽,自然就要承担可能会因此得不到职位的风险。这其实很公平。而且这是一种双向选择,公司挑职员,职员也挑公司。如果有人对此感到不满。大可以另谋高就,谁也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而且年前参加过面试并获得认可的人,还是有些优势的。
一方面他们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自然会更有底气,因而会表现得更为自信。在参加面试时。这种心理优势能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另外相较于那些初来者,他们对海天科贸的人才需求情况多了几分了解。为面试做准备时也就更有针对性,获得成功的几率自然更大。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的人对这部分求职者已经不再陌生,并且留下了比较良好的印象,否则当初也不会对其认可。在条件相差不多时,是比较容易向他们倾斜的。这是人的一种思维惯性,所谓先入为主是也。
年前的那次招聘,初试工作是人力资源部和行政部的职员们做的,到了二次面试时才由许承安来主持。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流程,作为部门经理,许承安不可能什么歪瓜裂枣都见。一来他没有那么多时间,那时他还有许多别的工作要做;二来算得上是职场惯例,当领导的总是不轻易出面。
这里要明一下,领导不轻易露面,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持神秘感和距离感,由此突显领导的特殊地位,主要是因为这样做能够留出回旋的余地。如果下属不心把事情干砸了,领导还可以出面补救。如果一开始就由领导出面,若是事情没有做好,那就不好收场了。
在招聘工作中,这对应聘者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就像过关游戏那样,总是先清怪,然后打头领,最后才是**oss。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求职者对这份工作的渴望,在获得职位之后,也更容易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
这一次的招聘工作仍是按照之前的流程,不过许承安从一开始就全面介入了。他把初试地放在了大会议室,分几个组同时进行。他虽然不主持面试,却一直在旁边盯着,以期建立一个直观的第一印象,而不是仅仅通过表格文字去了解这些应聘者。
初试工作进行了三天,每天都有一百多人来参加应聘。许承安有时会因为其它事情走开一下,但大部分求职者他都见到了,并且做了记录。这样做当然很累,但此时再不争取表现的机会又待何时,就怕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到了星期三,初试工作进入了尾声。有将近一百人入围了下一轮面试,淘汰率约为四分之三。目前公司的人员缺口约为四十人,也就是,这一百人还要再淘汰掉一多半。职位竞争很残酷,却保证了公司引入人才的质量。
就在这一天的招聘工作快结束时,会议室来了位冒昧的求职者。来者是个三十五岁上下的男子,在所有应聘者当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
这次招聘对应的是普通职员岗位,应聘者多为三十岁以下的人。有道是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纪,至少也在职场混了五六年,多少已经混出了名堂,即使没有进入管理层,总会在其它方面有些积累,愿意换个地方再从头做起的并不多,虽然这不见得就是一个很差的选择。
之所以这是一个冒昧的求职者,是因为他之前并没有投过简历或求职信,也没有事先打电话咨询过。不过这人看上去很从容,于是显得很自信,倒是透出几分与其他求职者不同的气度,因而虽是不请自来,负责面试的人并没有怠慢他。再许承安曾向他们交待过,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求职者。领导就在旁边看着呢,他们又哪敢造次。
这人一进来就引起了许承安的注意。听到这人自我介绍名叫何绍宁,之前在斯坦达任销售主管,他不由感到有些好奇。
斯坦达是海天科贸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有句话是怎么的?最了解你的人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句话放在竞争公司之间同样成立。当然,核心商业机密不是那么容易打探到的,但基本情况相互间又哪会不知道。
许承安虽然是做人事工作的,但他对斯坦达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他相信何绍宁对海天科贸的情况,肯定也不会是一无所知。
斯坦达的销售部的职能,和海天科贸过去的销售部差不多,何绍宁这个销售主管所做的工作,也和以前的江茂卢义芳他们相当。现在海天科贸已经不再采用那种销售模式了,销售部也变为了开发协调代理商的部门,这一何绍宁该不会不清楚。那么他跳槽到这边,是想做什么工作呢?
待听到何绍宁,希望在市场部销售部或其他销售相关部门工作,并且愿意从普通职员做起时,许承安忍不住想,他放着好好的主管不做,跑来做个普通职员,该不会是抱有什么特殊目的吧,难不成是来卧底的?
这个猜测虽然有些无稽,但并非没有可能。许承安在职场混了这么多年,看过的听过的稀奇事多了去了,商场无间道还真算不上什么。只要利益足够大,总有人愿意冒险。
但这也仅仅是个猜测。如果何绍宁是真心来求职的,却被他拒之门外,日后领导怪他放走了人才,那可就是失职啊。
可万一这家伙是来卧底的呢,出了事情谁负责?
一时之间,许承安陷入了两难。不过很快他就有了主意,决定立即向领导汇报此事。领导总是英明的,想必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便领导不英明,至少也能够负责任嘛!
等何绍宁面试结束走了之后,许承安便向手下要来何绍宁留下的简历,以及这次面试的记录信息,然后出了会议室,朝人力资源总监办公室走去。(未完待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