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超快研发进度,一口气六种材料方案!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五百六十八章超快研发进度,一口气六种材料方案!来到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以后,王浩并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事情,直接就进入了研究工作。

  他对栾永尚说明了情况。

  栾永尚才终于知道他们和反重力中心的合作项目,是研究符合‘光能磁化发电技术’的新型材料。

  之前栾永尚见到过‘光能磁化发电’,但也只是几个字的表述而已,具体情况就完全不清楚了,他的级别还是有点不够,甚至不知道湮灭力场实验组的存在,现在他知道了项目具体情况,才明白,研究是和光压发动机的‘光转电’技术有关的。

  这让栾永尚感到非常的激动和兴奋,心里不由感叹,也怪不得王浩亲自来金属实验室。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的光压发动机项目,可是国际上的热点话题,一种远超人类现有科技的太空发动机技术,竟然真的投入到研究中,听起来就非常的不可思议。

  栾永尚带着震惊和兴奋,给王浩一行人介绍起和项目相关的几种复合材料研究,尤其重点介绍了TG-315。

  “TG-315,是我们利用几种一阶元素混合配置出来的,按照反重力中心的要求,新材料要有导电性能,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电阻,还需要带有场力下的磁化效果,并且用于光能转化……”

  “我们计划了好几种方案,针对其中的两种进行研究,但因为一阶材料有限,有几个方案还没有实施……”

  “送去的三种材料都使用了钛银合金,还有硅元素化合物。”

  “材料配比都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另外还有几个方案……”

  栾永尚认真介绍着。

  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这种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以所设计的形式、比例、分布组合而成,目的就是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还能通过才能性能的互补和关联,获得单一组成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能。

  光磁化发电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必须要拥有强磁化、光转电、导电性能强以及耐高温等特点。

  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显然不是单一种材料能够达到的。

  复合材料恰恰能够实现。

  王浩仔细了解过以后,又跟着参观了实验室的操作间,随后摇头道,“你们把实验的研究资料都拿过来,我们详细的研究一下。”

  “这次我们来的目的就是以TG-315为基础,一起合作研发一种更符合技术需求的材料。”

  他说完补充道,“放心吧,栾教授,研究的所有经费都由反重力中心负责,你们只管放心的投入。”

  这是必须要强调的。

  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就只是个省级的科研机构,他们每一年划拨的经费是非常有限的,好多项目都需要国家科研基金会拨款。

  和反重力中心的合作项目,需要用到好多种一阶材料,正常内部购买价格都让人头皮发麻。

  王浩说了经费问题,就直接打电话给了湮灭科技公司,让他们送过来十几种研究需要的一阶材料,然后就和其他人一起研究资料。

  ……

  栾永尚找来李国伟和孟争,让他们给王浩的团队讲解资料,自己则回了办公室‘冷静’一下。

  现在发生的事情让他有点缓不过来神,王浩突然就来到了实验室,然后就快速确立开启材料研发项目。

  这快速跳过了好多的步骤。

  即便所研发的材料非常重要,但还是觉得太快了,他们只是材料实验室,光能磁化发电技术是需要实验验证的。

  “也就是说,王院士是投入到材料研究中。”

  “至于材料检测,估计是让反重力中心那边进行,他则是主导材料研发,但怎么就直接来了这里呢……”

  栾永尚用力拍拍脑袋,觉得自己已经搞不明白了,就干脆不再去多想,王浩院士想做什么配合就好了。

  他很快感受到和王浩一起做研究的好处。

  首先,就是材料。

  第二天的时候,湮灭科技公司就送来了一批一阶材料,其中包含十几种金属材料,包括碳、硅、硫等单质材料,还包括氢、氧等气体材料。

  这一批材料送到实验室,看的研究员们眼都红了。

  别说他们是否能够买到这么多一阶材料,即便能够直接购买,也没有那么多的经费。

  “要几千万吧?最少……”

  “那几种气体材料根本是买不到的。”

  “碳、硫也买不到!”

  “这些都是禁售材料,只提供给那些大型机构,而且数量非常有限……”

  从运送过来的材料来看,栾永尚也知道王浩的决心,他是一定要在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解决问题的。

  在材料运送过来以后,实验并没有直接开启。

  王浩一行人依旧在研究实验资料,参与TG-315的研究员们也在围着实验资料转,他们主要就是帮忙做讲解,也会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完全弄懂资料以后,王浩就组织召开了一次研究会议,参与的研究员分列两侧坐好。

  一则是栾永尚、李国伟,孟争等人,他们代表的是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

  另一侧是王善庆、张春利等人,他们代表的是反重力中心。

  王浩让每个人针对材料研究发表看法,主要还是金属材料实验室的一方,有了大量的材料制造实验资料以后,他的灵感值已经提升到超过80点,再加上会议上的一些收获,灵感值快速超过100点。

  在会议进行完毕以后,他就使用了灵感值,找到了提升材料性能的方法。

  下一步,就是交代工作了。

  王浩没有再询问其他人的意见,而是直接交代要在哪些工序上进行改善,随后就让实验室准备研制新材料。

  很快。

  三天时间过去了。

  新材料终于制造出来,王浩就让王善庆、张春利,带着材料返回了湮灭力场实验组。

  那里可以进行材料检测。

  为了能更快的进行检测,王浩还让军方配合利用飞机运输,材料被送到西海机场以后,就利用直升机运到了湮灭力场实验组。

  王善庆、张春利,也快速投入到了工作中。

  第二天的时候,新材料检测结果就出来了,王善庆带着兴奋报告说,“在1120摄氏度,新材料的光转电效率依旧超过百分之20!”

  这个结果比TG-315的性能增强了很多。

  栾永尚就站在王浩的旁边,他听到了结果也感到很兴奋,“王院士,TG-315只有960摄氏度,一下子提升了160度!”

  他非常惊讶和兴奋。

  栾永尚已经对光能磁化发电技术有一定了解,自然就知道这项技术对于材料的要求有多么高。

  以往的经验来说,类似的高要求去研究复合材料,想有明显的成果,绝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现在的结果颠覆了认知。

  他们就只是提供了实验资料,然后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研发会议,然后就开始交代新材料的制造工作,接下来制造出的新材料,性能就有了大幅度提升?

  这个过程简直不可思议!

  “难道复合材料的研究,还有什么窍门吗?”

  “怎么到了王院士手里就这么容易?而我们,研究了一辈子的复合材料,都没有找到什么明确的规律?”

  栾永尚苦笑的摇头。

  复合材料的研究当然也有理论,也有一定经验可参考,但不管是理论还是经验,真到了实验制造阶段,往往是没有效果的。

  复合材料的研究,或者说,任何领域材料的研究,都是90%以上的运气再加上10%的理论经验。

  显然,理论经验的作用并不明显。

  在运气非常好的情况下,没有理论经验也能够研究出高性能的材料;只有理论经验,缺少运气的情况下,即便投入再多的经费、再多的精力,最终也可能是一无所获。

  现在栾永尚看着结果,就只能感叹一句,“王院士,真是太了不起了……”他感到疑惑的是,王浩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兴奋,甚至还带着一点不满。

  他小声问道,“王院士,数据不是有很大提升吗?”

  “提升还是太小了。”

  王浩摇头道。

  “一下子提升160度还小……”栾永尚满脸不理解,继续问道,“王院士,你一直没有说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嗯~”

  王浩想了一下,说道,“温度数据最好是两千度以上,光能转化率要明显超过30%。”

  他补充道,“其实最初,这个技术并没有转化率的要求,但用在光压发动机上就必须要求转化率,否则就会制造太多无用的热量。”

  “太空上,散热是个大问题。”

  栾永尚明白了。

  太空中散热确实是个大问题,当初在真空环境的时候,依靠的大多都是辐射散热。

  如果处在封闭的空间中,散热的难度就会更高。

  王浩继续道,“发电不一定要在封闭的空间,但如果是纯粹的热量就会让物质温度不断上升。”

  “所以,我们对材料的温度要求,最好是超过两千度。”

  “这个数据才能保证温度平衡。”

  温度平衡,也就是制造热量和散热达成一种平衡,导体以及其他物质的温度就不会再上升。

  这时,李国伟忽然开口道,“王院士,要求两千度确实太高了。材料承载温度是有上限的,新材料的熔点也只有1500摄氏度,如果是两千度,肯定会融化成液体,温度再高,其中的硫化物就会气化。”

  “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要保证磁化特性,有些元素并不是一阶,不可能保证每一种原材料都有高熔点……”

  “要求两千度,就需要融化后的液体材料依旧拥有光转电性能。”

  李国伟是以平淡的口气说出来的,他是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但听在其他人耳中就像是在质疑王浩。

  栾永尚顿时不满的瞪了他一眼。

  孟争也推了他一下。

  王浩则是听的满脸欣喜,他收到了系统提示的灵感提升,顿时认真道,“李教授,你继续说。”

  “啊?”

  李国伟愣了一下。

  他也意识到刚才的话不妥,还以为王浩会很不满,结果却让自己继续,他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道,“我是这样想的。”

  “想让材料在液体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光转电的性能很容易,但要维持导电性能就太难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添加一种液态活跃金属,比如,锂元素。”

  “锂元素的熔点很低,但它的外层电子非常活跃,就能让材料在融化的状态下,继续保证电子高活跃性……”

  等李国伟说完以后,王浩肯定的点头,“有道理啊!李教授,你这个想法实在太好了。”

  他确实非常高兴。

  李国伟的想法一下子让灵感值提升了‘45点’,就能确定是正确的方向,他马上召集其他人一起进行研究。

  很快。

  新的材料制造方案出台。

  他们在新材料方案中,添加了一阶锂元素化合物,还讨论了添加锂元素化合物的工序。

  下一步就进入到实验制造。

  时间又过了三天,第二种新材料制造出来,马上被运送到了湮灭力场实验基地,让王善庆团队进行检测。

  这次的检测和上次不同。

  上一次检测的材料是一种高熔点的固体,只需要加工成薄片,放置在场力中就能进行检测。

  现在的新材料中,有一种成分的熔点很低,加热到过千摄氏度时,一部分就融化为液体,材料的性态就会变得很不稳定。

  王善庆、张春利就想了一个方案,是利用抗高温的透光管来承装材料,然后再放置到场力中进行检测,而抗高温的透光管,可不是直接就能拿到的,需要等待合作工厂进行制造。

  “王院士,那边说最少要等一个星期。”

  王善庆做了报告。

  王浩很清楚不可能第一时间检测,倒是没有太在意,李国伟的想法让他们找到了新方向。

  有了新方向以后,灵感值就在不断地提升。

  这也让新材料制造进入到高产阶段,王浩召开了几次研究会议,就制定了六种新材料制造方案。

  现在就剩下等待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