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难关一一被攻克,核聚变进入制造阶段!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布莱恩和诺沃提尼正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同时,也忍不住不断的咒骂阿迈瑞肯的卑鄙行径。

  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确定了下一步工作,会以湮灭组织掌握的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来制造强湮灭力场设备。

  虽然团队声称做出了很多的修正和改动,但任何人都知道,他们制造设备的主技术还是一样的,修正和改动也只是略微调整,方便后续做研究而已。

  他们计划制造的新设备,也可以说称作是‘第2.5代’强湮灭力场设备。

  因为采用的是同样的技术,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制造的设备会更加先进,舆论焦点也会转移到格鲁姆湖计划,而湮灭组织受到的直接影响是,筹集制造下一代设备的资金变得更加不容易了。

  湮灭组织受到二十几个国家和机构的支持。

  经费是分摊进行的。

  有些国家、机构得知格鲁姆湖计划会制造更先进的设备,就不想再继续支持湮灭组织了,筹集经费让自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些国家、机构觉得不需要去和阿迈瑞肯竞争,很多领域上,他们也不可能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即便是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也根本没有财力和人支持使用这种技术。

  那么继续支持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就没有道理了。

  布莱恩正为此而苦恼。

  他们已经准备设计第三代的强湮灭力场设备,结果到了筹集资金的阶段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一方面,阿迈瑞肯许诺的资金迟迟不到账,他们总是找各种借口来拖延。

  另一方面,有一些国家和机构发声认为,不应该再支持湮灭组织大手笔的制造新设备。

  两个问题都是阿迈瑞肯有关。

  布莱恩只能怒骂阿迈瑞肯,怒骂格鲁姆湖计划,也怒骂‘卑鄙的小偷’恩波利-库博。

  诺沃提尼摇头道,“我们每一次都要为资金发愁。如果能和种花家一起研究就好了……”

  他很希望参与最高端的湮灭力场研究。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合作,而不像是现在。”诺沃提尼继续道,“上一次我去种花家感觉就很好,王浩也很热情,他讲了很多东西,比尔,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我们未来会能合作?”

  “很难。”

  布莱恩思考着摇头,“我们的技术差的太多了。对他们来说,和我们合作没有一点好处。”

  “如果我们放低姿态呢?比如,付出一些什么?”

  “付出什么?”布莱恩问道。

  诺沃提尼用力抿了抿嘴,说道,“比如,我们帮他们做实验?共享数据?他们可以在技术上给我们支持,那样就能超过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到时候要拉资金支持就容易了。”

  “我们还可以让他们的人员参与,让他们加入到组织中,甚至主导我们的研究……”

  布莱恩听的都呆住了,他苦笑一声说道,“那样我们不成了他们的辅助机构?”

  “附属……又怎么样?”

  诺沃提尼无奈道,“现在我们很多研究根本没有创新性,早就已经被他们研究透彻了。”

  “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没有更高端的技术,如何说服那些政-客们支持我们的研究?”

  “没有资金,就什么也没有。”

  布莱恩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甚至没有决定权,暂时也只能想一想了。

  他长叹了口气说道,“我要再跑一趟徳国和珐国以及日国,看是否能拉到支持吧……”

  ……

  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已经确定制造新设备。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也在论证制造第三代设备,布莱恩到处跑着面见各种官员,希望能拉到研发赞助。

  这件事自然被关注到了,只是没有多少人在乎。

  媒体的关注焦点都在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上,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资金去并确定会制造新的设备。

  另外,罗纳德-诺兰还宣称,新设备能够制造出七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这已经超过了铁元素的升阶需求数值。

  换句话说,只要能够完成新设备的制造,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就很可能掌握制造磁化铁材料、一阶铁元素的技术。

  好多媒体也非常看好格鲁姆湖计划,“他们很快就能在基础上赶上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七倍率和八倍率已经没差多少了。”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瓶颈,他们或许已经开始焦虑了,因为身后的对手很快就能实现赶超……”

  “……”

  格鲁姆湖计划得到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足够多的资金和科研人员,同时,也有相对成熟的技术。

  所以新设备是一定能制造出来的。

  那么就可以期待了。

  接下来,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不断披露研究进展,国际舆论也掀起了一波波的浪潮。

  如果只是看舆论的内容,仿佛格鲁姆湖计划项目部已经制造出了新设备。

  实际上,还需要等待。

  在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的高调、反重力性态中心的沉寂以及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无奈中,时间很快流过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时间里,王浩把精力都投入到两个工作中,一个就是颗粒性金属超导材料,制造全新的强湮灭力场设备。

  第二就是核聚变设计项目关键材料的研发。

  前者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等待,后者花费的精力比较多,最后一个月时间,王浩甚至都留在了科学院的金属材料实验室。

  他亲自带领团队研发最关键的一种材料--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

  这种材料要放置在设备的最内层,表面会直接接触内部高强度的核聚变反应,就肯定要承受高温、高压以及中子冲击的影响。

  但是,高温、高压以及中子冲击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强湮灭力场薄层会存在于材料内部。

  强湮灭力场薄层是不能直接接触内部反应的,因为强湮灭力场会湮灭能量,只能作为安全性的一种防护,和内层抗压隔热材料一起运作,来隔绝内部热量并安全稳定性。

  强湮灭力场会使得材料发生磁化一样。

  设备的外层则是螺旋磁场,那么材料的磁化就会对螺旋磁场产生影响,所以材料还需要具有‘抗磁化特性’。

  普通的金属材料显然不可能具有抗磁化特性。

  所以材料必须要用到大量的升阶元素、未来元素,最好全部都是升阶元素、未来元素组成。

  这个研究显然超出了材料机构的能力水平,甚至绝大部分材料机构连研究的权限都没有。

  王浩干脆就去了金属材料实验室,亲自带领二十多个研究员组成的团队,花费了一个月时间才攻克了难关。

  他们研究出了一种偏暗色的β铁复合材料,命名为‘β铁钨-003’。

  ‘β铁钨-003’的元素组成很复杂,包括三种金属元素以及四种非金属元素,除了平衡元素组成的硫以外,其他元素全部使用未来元素以及升阶元素。

  “‘β铁钨-003’的致密材料,熔点达到了7300摄氏度,同时具有超高的韧性以及抗压能力。”

  “我们已经做了抗中子冲击检测,‘β铁钨-003’通过了实验,后续还要做持续性高热、高压的检测……”

  “不过我们认为通过检测是没有问题的。”

  杨军院士作了报告。

  王浩听罢呼了一口气,他对于‘β铁钨-003’的性能也非常期待,但知道很大可能成功的时候,他却没有任何的激动。

  因为……

  拖延的时间太长!

  ‘β铁钨-003’,命名中有‘003’,自然就不是第一个研究出的材料。

  在来到科学院金属材料实验室之前,他们就已经研究出了‘α铁钨-001’以及‘α铁钨-002’,只不过基本性能上还是差了很多。

  王浩来到实验室以后,仔细查看了制造过程,并召开会议针对性的做讨论,后来决定把α铁换成β铁,还对制造流程进行了调整。

  当制造出‘β铁钨-003’,性能相对还是差一点,就干脆利用致密材料技术来增加性能。

  现在,终于成功了。

  王浩颇为感慨的叹了口气,其他人激动欢呼的时候,他总是想着赶紧回西海市,继续041材料支持的湮灭力场研究。

  那才是他希望进行的研究。

  材料的研究毕竟不是本职工作,因为研究迟迟没有进展,而材料对于研究非常的关键,他才决定过来一趟。

  只是没想到……

  花费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第二天上午,王浩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金属材料实验室。他走的非常干脆,和其他人招手就上了车,连一点留恋都没有。

  这让前来送别的人感觉怪怪的。

  有人就问一下杨军,“杨院士,我怎么觉得王院士有些不高兴呢?我们明明完成了如此重大的研究……”

  “他走的很干脆,仿佛有点儿迫不及待。”

  “如果换做是我,一定多留一个星期,这种成果啊……攻克了这个问题,核聚变的研究能进入下一阶段了吧?”

  杨军好笑的摇头,“所以你不是王院士啊!”

  “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都看过来。

  杨军道,“你们啊,对王院士还是不了解。在看待研究的问题上,我们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

  “你们觉得一个月时间很短,但王院士是觉得很长,而且他明显不喜欢材料研究。”

  “至于成果……”

  “你们觉得王院士,会在乎这个成果吗?”

  一群人被问住了。

  他们仔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最顶尖材料的研究成果,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换做是王浩根本就不在乎。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包括β铁、α钨、α硅、α氢……等等,都是王浩带领团队研究出来的,最后的致密材料制造过程,也是王浩的湮灭力场实验组完成的。

  现在的成果也只是应用材料研究。

  王浩则是研究新元素、新物质以及新技术,做的都是国际最尖端科学领域的工作。

  只能说,他们和王浩的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级别上。

  ……

  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就是核聚变设计的材料难关中,难度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研究。

  半个月以后,金属材料实验室基本确定‘β铁钨-003’符合要求。

  之所以说‘基本确定’,是因为后续还要做检测,材料寿命的检测可不是半个月能完成的。

  他们必须持续性的给与压力,来测定‘β铁钨-003’的承受力和使用寿命。

  这关系到点火持续时间。

  虽然核聚变设备可以‘熄火暂停’,中途也肯定有‘填装材料’等方面的需求,但内层隔热材料更换可不容易。

  那不是暂停几天能完成的。

  不管怎么说,‘β铁钨-003’最低也能成为‘内层材料的解决方案’,到此材料方向的大难关都被攻克,剩下的一些小的材料需求,都是可以替代解决的,研究也相对容易一些。

  当研究成果向上提交后,徐老师马上就联系了王浩,谈了一下核聚变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问题。

  然后,带着复杂的心情叹了口气,“终于到了这一天!”

  他指的是核聚变研究进入制造阶段。

  徐老师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为王浩的团队提供了太多高端材料和技术,只要正常研究下去,很大希望能解决各种材料难关。

  现在只是比预计有些提前。

  或许主要原因还是王浩亲自参与了研究,否则‘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还要等待很久。

  下一步工作就复杂了。

  核聚变设计阶段已经可以收尾,后续就可以开始讨论制造的问题,而制造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他们要需要筹备大型的会议。

  很多领域的人士都要参会去讨论核聚变设备的制造,他们的计划是准备依靠核聚变设备建造发电站。

  这是一般路线。

  如果是建造发电站,就不用限制设备的大小,占地面积再大也可以接受,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

  但是,建造发电站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在哪里见到发电站?建造好以后,替代哪些发电厂?后续的设备调试、实验,会不会造成影响?

  另外,预期投入是多少?如何筹集资金?

  整个建造过程中,有哪些机构、工厂参与,保密问题如何解决,有哪些研发机构参与……

  等等。

  这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复杂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