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皇帝不好当

  平定了左良玉后。丁毅任命何腾蛟继续为湖南巡抚,原吴三桂部下潘永昌为武昌总兵,率一万兵马驻守武昌防区为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黄蜚为襄阳总兵,率两万兵马,负责襄阳府、郧阳府、荆州府、德安府、承天府防务。吴学礼为岳州总兵,领兵五千,负责岳州府、常德府的防务。刘肇基为长沙总兵,领兵两万负责长沙府、衡州府、宝庆府、辰州府、永州府、靖州、郴州等地的防务。张献忠在湖南的县府纷纷被官军攻破,退往四川。到六月底时,湖南已经到了丁毅手上。七月中旬。黄得功两万兵马,祖进忠和徐文虎两万兵马先后到达汉中。汉中这边,已经云集了张经的七万大军,和后期从榆林、大同运来的大量粮草。三路兵马汇聚后,这边已经有兵马十一万。朝廷诸公议事时,原本准备让黄得功和祖进忠徐文上下功夫的兵马从湖广的夷陵往四川东面攻进去。但丁毅想一战而定,怕其他明军不是张献忠的对手,必竟这时张献忠有六十万大军,手下还有名将李定国等。他前期在汉中囤集大量粮草和资源,一直等到七月,三路兵马汇聚后,统一指挥。此战指挥丁毅想了很久,虽然他的兵马在武器代差上远远超过农民军,但他也不想把战线拖太长。因为这会他的所有粮草,需要从榆林和大同运过去,大明在陕西其他地方没什么粮,湖南又太远。榆林和大同还是因为他之前在那边囤田囤的好的原因。但囤的再好,粮食也有限,肯定不能拖太长,要速战速决。最后丁毅决定,让王卫忠指挥,调回张经。张经资历比王卫忠老,上次打西安可以指挥,这次是数十万人的大决战,不容有失。丁毅调任张经暂时为江西南昌总兵,命他带五千东江本部兵马先到安庆,然后把湖南另两万左良玉的兵马带上,一起进江西在那边集训,等扫平张献忠后,有徐文虎去接替南昌总兵,张经则回京师。这样前面汉中的丁毅兵马为十万五千左右,主帅为王卫忠。明军守五千兵马驻守汉中,十万兵马从汉中入川。入川后并不急着找张献忠决战,反而摆出一副害怕和躲闪的模样。按丁毅的战略,先往南攻占保宁府,然后分兵一万往东攻占夔州府,两府各留一万兵马驻守。八万兵马往南继续,先打顺庆府,再打重庆。这四个地方打下来后,四川整个东部就连成一片。关键是,这四个地方都有官方驿传水道,并和湖广相连。来自湖广的粮草和器具,甚至兵员,可以源源不断从湖广夷陵进入四川,直到重庆。------七月京师。丁毅略有烦燥的坐在武英殿。以前天天想干掉崇祯,住进皇宫,如今住进皇宫后,丁毅才知道这皇帝不好当。真是忙,不是一般的忙。他以前就占有一个山东,加旅顺东江,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常年在外跑来跑去。现在他进了京师,已经不能这么任性的跑来跑去,他现在第一件事就是稳住京城和皇宫的统治,所以很多事情只能让部下去办。但说实话,他部下之中,有能力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并不多。如今整个大明皇朝的事情都放在他面前,他终于能明白崇祯的苦处了。正事就不说了,屁大的点,下面的官员就能上个折子,皇帝要每个折子都去看,真的会活活累死,看都看不完。比如最近,随着全国各地总兵进京,然后被解除兵权,全大明的文武们都已经看清了形势。于是从七月初开始,京师所有在职的文武官员,包括被崇祯时免掉,现在还想出来当官的人,都跑到礼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站队要趁早。于是七月份开始,劝进的表文,像蚂蚁一般狂涌到礼部。礼部尚书王铎每天都要捧一大堆过来,笑眯眯的递给丁毅看。开始丁毅还看的津津有味。比如礼部尚书王铎,第一批劝进表的第一张就是他自己写的。王尚书写的真是有血有肉,还能让人产生共鸣,丁毅看的也是心花怒放。什么王朝更替,自古有之,什么天下大乱,必有雄主,王尚书写的真好,丁毅当时就不着痕迹的表扬了几句。王铎也是兴奋无比。但接着看后面的,他奶奶的,大明的文人写起锦秀文章来真是一套一套。比如南京的两个,钱谦益和阮大铖,都是写的天花乱坠,比王铎写的还好看。偏偏丁毅知道,这两混蛋都是有名的投降派。当时丁毅脸就黑了,把这两人写的拿出来,直接当场给撕掉。王铎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心里是把钱谦益和阮大铖打成死刑了。朝廷蚂蚁一堆的劝进表,丁毅只撕了这么几个,很明显,那是对这几个人不满啊。丁毅从进京干到七月份,实在受不了,这皇帝不好干。但是,再难干,也得干着,因为你不干,等别人当了皇帝,就可以干掉你。七月二十日,下午五点左右。丁毅刚刚津津有味的看完一波劝进表文,外面曾柔进来:“王爷,太子殿下到了。”丁毅笑笑起身,一挥手。四周几个宫女过来,把桌上的劝进表文统统收起来,转身拿到后殿。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捧着一大堆奏折。宫女们放下奏折的同时,太子朱慈烺正好走进来。“太子殿下。”“镇北王。”两人相互打了声招呼。朱慈烺一眼看到宫女们放下一大堆奏折,顿时脸都白了。宫女们放下奏折,弯腰叫了声太子,然后回到后殿,接着又捧出一大堆。连续三个来往,那席桉上已经摆放了奏折,堆到鼻子那么高。非常的夸张。朱慈烺脸色越加的难看。等宫女退下后,他颤声道:“镇北王,今天怎么,这么多?”“贼酋张献忠,肆虐湖广,各地奏折雪花似的传来,这才一小半呢,等殿下看完,后面我再让人拿来。”“啊。”朱慈烺一屁鼓坐到地上,表情如丧考妣。四月份丁毅进京,百官推其辅政,当时朱慈烺还以为丁毅想当曹操和董卓。不料很快丁毅就劝他好好学习政务,跟着丁毅先看奏折,处理国事,为将来登基做准备。万一另两位皇子找不到,还是要支持他当皇帝的。刚开始朱慈烺很是兴奋,全心思的跟着丁毅学习,无论是御门听政还是内阁廷议,他都很有兴趣参加。最喜欢的就是每年批阅奏折,观看国家大事,和天下百官的反应。不料,才看了半个月,朱慈烺就有点受不了。百官视他为洪水,御门听政俱不把他放在眼里,内阁大臣们所议的事,他多半插不上嘴。更要命的是批奏折,每天好像批不完,开始是几十本,现在动不动上百本,甚至几百本。最近连续三天,他都看到半夜一两点,又累又疲,导致次日都不想上朝,只想睡懒觉。现在朱慈烺终于明白,这皇帝不好干,难道连他父皇都做的不开心。“太子殿下,你是储君,将来要登基为皇帝。”“批阅奏折,是亲政的第一步,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好,如何对的起你父皇给你的重托?”此时丁毅义正言辞,脸上闪动着正直的光芒:“请殿下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江山社稷,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朱慈烺咬了咬牙,硬着头皮坐下去。犹豫了几秒钟后,他拿起上面第一张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是京城顺天府大兴县县令的折子。“今天天气不错,百姓们都在耕田,大伙都感谢太子殿下和镇北王的耕牛和农具,殿下千岁,王爷千岁。”尼娘的,朱慈烺心中暗骂,又全是屁话,但他无奈,还得回个批复,已阅。接着又拿过一张。打开一看,眼前微黑。又大兴县,这会县丞的折子。“县令朱若遇今天没有升堂,说是家中有事,怠慢公务,请太子明鉴,王爷明鉴。”又是这些狗皮吊灶的事,朱慈烺咬咬牙,已阅。以前他会多写几个字,着吏部派人调查之类的。他一会功夫看了十几个,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晚饭还没吃,直看的昏昏欲睡,越来越没精神。他实在受不了了,在想想自己东宫的几个小太监还在等自己,终于忍不住有了别的想法。这时丁毅却道:“太子殿下,一会王铎他们几个尚书过来,殿下和大伙一起吃个饭吧。”朱慈烺听了大怒,那些投降派?本宫没杀了他们算好了,还和他们一起吃饭?他霍的站了起来:“镇北王,本宫今天身体不适,想回去休息休息?”他刚说完,就听到身后有声音,回头。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明末之席卷天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