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梁国君臣

  梁国,大梁城。

  自上古华光帝成为第一任人皇以来,便选择定都大梁,以统御中州四夷,此地繁华由此而始。

  不过上古年间,仙神并立。

  整个九州世界占据主导的,并不是那些如同蝼蚁的凡人,而是那些掌握了超凡伟力,能移山填海的仙神。

  所以那个时候所谓的人皇,其实也不过是降服了所有仙神,得到所有修士承认的共主罢了。

  上古三帝,只统御仙神,并不直接对凡人进行统治。

  其是仙神的帝,而非凡人的帝。

  而仙神修士,为了修行,多居于洞天福地,处在灵气充裕之所。

  此类地方,又往往在深山大泽,远离平原。

  所以上古年间,三帝和修士们,对于世俗凡人的治理,其实是没放多大心思的,完全是任其自流,不以为意。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除了中州之外,其它九州之土的开发,都是从近两三千年来,灵气开始极速枯竭,仙神隐蔽之后才开始的。

  就如两千多年前,临海世家南部扬州,定都金陵,以此据点慢慢开发南土。

  其它雍州、冀州、徐州等地,也多是如此。

  由此可见,已经开发了数万年的中州,该是何等之繁华。

  而处于中洲之核心的上古帝都大梁,又是何等之雄伟。

  事实也是如此。

  大梁城处在大河之南,周围三水环绕,灌既良田百万余顷,养活之生民以千万计。

  整个九州之中,一直都是以青州为首,而占据了整个青州的梁国,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九州第一强国。

  自神武七年,攻灭来国,统一青州以来,梁国就常年不兴兵戈,而是专心梳理内政,修养生息,积蓄内力。

  如今六年时间过去,随着梁国的深入治理,青州东部五郡的新收领土,早已尽数归心,开始产出大量的钱粮赋税,向东输入大良。

  而来自天南海北,九州各地的商旅,也纷纷运输着货物,往这座天下最中心的城市而来。

  汇聚了天下所有财富的大梁城,以及坐拥此城的梁国,也借此辐射天下,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力。

  就如此时,针对梁国西面与南面的变故,如今大梁城内的君臣,展开了一场会议。

  梁皇宫。

  议政殿内,梁帝高坐于首,下方两列群臣各自并座,每个人桉前都摆放着一些资料和奏疏,脸色凝重。

  “诸卿,如今魏逼于周,周人国都长安,日日闻警,兵戈之声不绝。

  同样赵人兴师河内,三十万大军日夜操练,广造战船,训练水师。

  大河之上,皆是赵人船影。

  其觊觎河南之心,可谓人尽皆知。

  以周人现如今的处境,四面皆敌,国内兴兵七载,将士死伤以百万计,民众苦于赋税,往来疲惫,流离失所。

  此等景象,已有亡国之势。

  以朕观之,周人怕是保不住其河南、南阳地了。

  诸卿以为,我大梁是否该有举动,兴兵向西,夺取此二郡,以免为魏、赵、楚等国所取。

  也好屏蔽我大梁西境,安稳边疆。”

  梁帝的声音威严而庄重,带着一股强大无比的自信和底气,似乎面对魏、赵、楚等三大霸国,也毫无畏惧。

  这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多大。

  但若是深入了解过当今梁帝,便能知晓此并非狂妄,反倒还算是谦逊了。

  当今梁帝岁已四十有二,登基已有二十二载,其自继位以来,便连年兴兵,征讨四疆南北。

  即位之初,就南征扬州越国,用兵数载,最终逼的越国割让江北广陵三府,并以弟事梁,令这个江南大国屈服。

  打服了越国之后,梁帝回国休养不到一载,又领兵东征青州东海诸国,扫灭数个小国,设置了东海郡。

  紧接着,又北上征讨来国,花了数年时间,在北边霸主徐国干涉的情况下,消灭了这个青州东北的两郡大国,彻底解决了其统一青州的绊脚石。

  随后,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没了来国阻碍之后,青州东部的一应小国,都没撑过两年,便一一被梁国消灭设置了郡县。

  到如今,整个梁国已地拥十五郡,成了青州唯一之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州霸主。

  而梁国十五郡之中,则有足足五郡之地,是当今这位梁帝打下来的。

  如此威望,如此功绩,再加上连续击败数霸主的战绩,以及如今梁国强大的国力,自然认得这位梁帝有这个底气说出此话。

  因为他,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武帝。

  开疆拓土即为武。

  “陛下,我国统一青州,便已为天下诸国所忌惧,令诸国戒备敌视于我。

  而且我等已占据半个中州之地,叫天下诸国来说,所得可谓最厚,天下未来之利,半数已在我手。

  盈满则溢,过犹不及。

  只统一青州,便令北边赵徐二国,南边楚宁二国,皆虎视于我,觊觎青州之地。

  此时若是再夺河南、南阳二郡,那么西边之周魏二国,怕也要立刻罢兵休战,挥师向东了。”

  下方群臣之中,梁国名将,昌邑君杨辰,见自家皇帝似乎对河南南阳二郡起了贪念,想要挥兵攻伐,立刻起来劝戒道:“我大梁独占一州,为天下之最。

  可一州之地,国力再强,也难抵整个九州。

  我大梁周边,北边赵国据冀州,徐国据徐州;西边周国据雍州;南边楚国据扬州;东边郑国据豫州。

  同时北边兖州魏国,亦开始大举南下,想要向中州腹地推进。

  以上六国,皆为一州之霸主,国中可发百万雄兵。

  这四方各国若是联合,稍一动员,便可出三五百万之军,攻打我梁国。

  我大梁虽强,可经过这些年休养生息,户口也不过增长到了六千余万,兵马三百万而已。

  此等实力虽强,可远没达到可以一国敌天下的地步。

  现在各国之所以没有联合攻打我梁国,只是因为周国疲惫于蕃人、魏人之祸,楚宁争霸于江南,赵、徐国北江有胡患。

  郑国同处中州,与我国接着各国觊觎,自顾不暇。

  各国皆各有麻烦,难以顾及我国罢了。

  可如今,周国将亡于魏,楚人已有一统江南之势,赵徐二国已稳固北疆。

  我梁国周边,已有四国可以抽出余力,插手青州事宜。

  此时他们之所以没立刻动手,不过是因为以一国之力,难以抗衡我大梁,心中有所畏惧罢了。

  可等他们彼此串联,沟通愈发密切,迟早能合纵连横,组成联军,共伐我国。

  所以当今之时,我国首要之务,绝不是夺占河南、南阳二郡,将附近的最后一块中州之土夺下。

  这样会刺激附近各国,让他们加快联合脚步,讨伐我国。

  我大梁要做的,是要大力扶持周国,让其帮助正从北边南下,气势汹汹的魏国。

  魏国拥地十郡,人口三千余万。举国可用之兵,足有两百万。

  另外其还得的了神剑门的全力支持,国中先天宗师,足有二十余位。

  放眼天下诸国,魏国是仅次于我梁国的。

  若让其吞并了周国,魏国国势还要进一步上涨,届时地跨两州,声势比我大梁还要更上一筹。

  到时魏人挥兵西来,怕是凭其一国,就可敌我大梁。

  这实在是我大梁有史以来,最为可怕的大敌。

  所以,为阻此等局面出现,就必须阻止魏国南下,将它挡在西北,不令其与我接壤。

  正好周人疲弊,国力大衰,隐有跌落霸主之位,实力不复从前,再难为我梁国西境之患。

  而且周国虽弱,但也还有千万之民,百万之军,先天宗师亦有七人。

  此等实力,进取不足,但自保有余。

  只是一心防守的话,还是能挡住魏国的。

  甚至北边的赵国,也能用周国牵制一二,令其无法全新向南,与我梁国为敌。

  而周国得我之助,可以坐稳南阳、河南二郡,于日后也有了退路,国祚可保无虞。

  此等恩德,必可令其心生感激,从此紧靠我梁国,为我屏障。

  故而臣以为,不如扶持一个弱小的周国,让它成为我大梁从属,替我梁国守着西境,挡住魏国之患。”

  杨辰长篇大论,向梁帝讲述着自己的看法。

  而梁帝听完,沉思一会,最终缓缓点头:“昌邑君说的不错,我大梁如今占据半个中州,比之各国,已经是占尽好处了。

  再去贪图河南、南阳,即便得之,与我也好处不大,反而会引起诸国之怒。

  反倒是援助周国,可让我得一西境屏障,以阻魏国之患,牵制赵国之力,对我大梁的好处还更大些。”

  梁帝说到此,转头看向下方一人,吩咐道:“张卿,稍后你和昌邑君,以及户部、兵部商议一下,看该如何援助周国。

  等有了一个章程之后,再挑选合适使者,上禀于朕,令其出使周国,商谈两国合盟之事。”

  “是。”

  鸿胪寺卿张凯,立刻起身应命。

  说完了周国之事,梁帝看了众人一圈,又继续道:“周国之事便这么定了,我大梁西和周国,以屏障边境。

  有周国在,可保西境无忧。

  但北边赵徐二国,南边楚国,这些年也不断扩张,赵国灭北部三胡,收胡骑百万,拓地两郡。

  如今赵国已有九郡之土,民众两千余万,先天十六人,甲兵一百五十万,为河北雄国。

  徐国虽无扩土,但近些年也不断出海行商各国,以商补贴国用。

  近些年来,不仅使得府库大增,还用钱粮招诱徐州大量夷狄为民,让徐国户口迅速殷实。

  致使其不过六郡之地,人口却达两千万,境内良田广布,商贸发达,富庶甲于天下。

  靠着这些钱粮积财,徐国已经养了百万之军,先天宗师也有十二人,不容小觑。

  南边的楚国,去岁更是击败了宁国,距离一统扬州,也不过这几年之间。

  到时候,它将是除我梁国外,第二个全据一州之国。

  以扬州之富庶,哪怕这些年屡遭兵乱,地方贫苦,但怎么着也能剩个三四千万之民。

  修养数载,便可出二三百万大军。

  而其先天之将,更是足有二十五人,远胜于各国。

  楚王陆渊,天下名将,一手开创了这偌大基业,本人更是据传仙武双修,实力不下于仙门道主。

  有此国力,有此明主,若不及早制之,怕是我大梁南疆,从此就要烽火不休了。”

  梁帝说到楚国和陆渊,脸上难以掩饰的忌惮。

  在九州诸国中,楚国一直是个极特殊的存在。

  这特殊,并非是特殊在它的制度,或者文化、习俗。

  而是因为楚国是九州各大霸国之中,唯一一个近些年立国,草根出身,并且迅速成长到如今地位的国度。

  九州其它霸国,无不是传承渊源,如宁国一样有着深厚底蕴,出身高贵无比,由世家公卿治国。

  所以同为世家公卿治国的梁国、周国等国,对于楚国这种草根出身,重用大量寒门人士,暴发户一样的国度,自然充满了忌惮和敌视。

  当然。

  九州再怎么没落,也勉强算是个修仙界,这里以实力为尊。

  所以面对有强大实力的楚国,各国别管心里如何想,但明面上却依旧保持了尊重和友善,没脑残到无故招惹。

  哪怕是被楚国打的极惨的宁国,如今那些临海世家们,还不是照样该跪舔的跪舔,该通敌的通敌,没有丝毫犹豫。

  可也正是因此。

  面对一个草根崛起的楚国,面对一个以武力开创下的如今偌大基业的楚国,世人的警惕,也是前所未有的强。

  尤其是近些年来,关于楚王陆渊的种种传闻,流传开来。

  如什么出道以来,领兵征战,未尝一败,为天下名将。

  如其个人神通惊人,仙武双修,已有五位先天死于其手,所杀先天为世上之最。

  如楚国的青、黄二系真人,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修士,据传与楚王陆渊也有着极深的关联,疑似其分身。

  这种种传言,更是引得无数人注意忌惮。

  再加上楚国近些年,接连取得的大胜,和其如今国力,早已让梁帝将楚国当作的自己第一大敌。

  现在正式提出来,便是要集思广益,与群臣想个制衡办法。

  而众臣听了梁帝所言,也是不由皱眉沉思,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北疆南疆之患,确实是如今梁国急需应对之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众臣一阵,最终还是昌邑君杨辰站出来,表达众人意见:“陛下,北疆赵徐二国,近些年来虽渐渐稳固其北境,可期北境胡患,并未解除。

  受寒潮驱使,北国三州三域之胡虏夷狄,无不纷纷迁移南下。

  赵徐二国,近些年便是因此,不得不在北境与众多应敌胡虏夷狄大战。

  只不过赵国采取开疆拓土,边境北移,以获得足够战略纵深,保证北境安宁的策略。

  而徐国,则以钱粮招诱胡虏夷狄,将其收编为民,充实国力罢了。

  但北方三州三域之胡虏夷狄,人数以亿计,又岂是这两国能够杀戮、招诱的尽的?

  现在每年春秋二季,都有百万胡虏夷狄南下,骚扰两国边疆。

  这两国为了抵御胡虏夷狄,在其北境,无不屯驻数十万兵马,派遣重将镇守,方保证国内无忧。

  此等情况下,这两国纵然想南下,攻伐我梁国也,难以出全力。

  不见强如魏国,数次南征周国,不也每次才动用四五十万兵马,五六位先天吗?

  而赵徐二国,远不如魏国。

  依臣看,以两国如今情形,赵国南下,最多出兵五六十万,先天五六人。

  徐国南下,最多出兵三四十万,先天三四人。

  两国合计,兵马也不到百万,先天不到十数。

  此等实力,我梁国只需在北疆安插百万兵马,设置十位先天,足可无忧了。

  至于楚国……”

  杨辰顿了顿,眉头稍皱,语气严肃几分道:“楚乃大敌,楚王陆渊更是深不可测。对此敌,臣以为不可主动出击,须以防守为上。

  不过虽不出兵,但对于楚国如今扩张之势,也需全力遏止。

  臣以为可以依周国例,扶持江南宁国,用其牵制楚国。

  据臣所知,江南宁国,如今得了紫云道全力资助,国中先天宗师仍有十三人之多,兵马还有五六十万之众。

  这等实力,比之周国还要强上一筹,唯兵马稍逊而已。

  若我大梁能资助宁国钱粮,助其招募足够兵马,再于江北为其声援,屯重兵威慑楚国。

  那宁人必受鼓舞,楚人也将惊惧,不得不以重兵与我对峙。

  这样其能用来统一江东之兵马,必然大为减少。

  宁国又得我资助,国力和声势大胜,必会拼死抵抗楚人。

  如此双管齐下,楚人想要一统江东,自然遥遥无期。

  而江东不统,扬州不能归一,有宁国这个大敌在侧,楚国又怎么敢挥兵北伐?

  我大梁又有重兵屯于江北,边境防守严密,楚人没有机会,自然可以被封死在大江之南。

  这样守个百余年,等到四极废毁,楚国根基破灭,自然不成威胁了。”

  这位昌邑君杨辰,不知是不是吸取了宁国教训,此次针对楚国之定计,采取了极为稳重之法。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