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将死相亡

  一场战争,并不是脑袋一拍,嘴巴一动,就能够轻易发动起来的。

  它需要经历前期的筹备阶段,兵马的调动,粮草的积蓄,出兵的策略等等准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机会,按照预定的策略,发动战争。

  这次的汉中之战,陆渊负责的便是兵马调动、出兵策略等方面。

  作为楚国最高军事统帅,国内大小兵马的调动,都少不了他的批准和首肯。

  所以这是征伐汉中的大军,也只能由陆渊来裁决,该由哪支军队出动。

  首先黔中郡和洞庭郡原有的驻守兵马,是肯定不能调动的。

  这也就是说,黔中郡的两支禁军,洞庭郡的五支禁军,一共十四万战兵,以及两郡的地方郡府县兵,都是属于留守部队。

  他们需要留在地方,震慑西南以及防备宁国,责任重大,不能轻动。

  而除去这两郡的地方驻守部队外,陆渊在洞庭郡内,所能调动的,也就只有两支禁军四万战兵了。

  至于襄阳和西川两郡。

  西川境内,总共有三支禁军。

  其中两支驻守在西川郡北面的剑门关,防备着汉中郡内的周兵。剩下一支则驻守在郡城锦官城,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策应西川、河谷两郡,平定地方叛乱。

  锦官城的那支禁军,肯定是不能动的。

  这是西川、河谷两郡最后的保险,事关楚国西境安稳,不可轻忽。

  不过剑门关的两支禁军,本就是防备北面周国,此次出征,倒是可以利用上来,这便多了四万战兵。

  襄阳郡那边,襄阳城中驻扎了一支禁军,防备着北面周国的威胁。襄阳郡东侧,也驻扎了一支禁军,防备着宁国威胁。

  以上两支禁军,同样职责重大,不能调动。

  好在襄阳郡西边,与汉中郡接壤的西城府内,也驻扎了一支禁军,防备西面汉中郡内的周兵。

  这支禁军,确实可以出动的。

  如此一番计算下来,此次征讨汉中,洞庭郡能出两支禁军,西川郡两支禁军,襄阳郡一支禁军。

  合计便有五支禁军,十万战兵了。

  此外除了河谷郡新**定,需要大量兵马驻扎,无法调动郡兵外。

  西川、襄阳两郡,还可以各自支援一万郡兵,这些也是不弱于禁军的战兵,这就又多了两万人。

  还有洞庭湖内的水师,汉中境内有汉水流过,舟船可以直接朔游而上,直插汉中。

  除去洞庭、襄阳两郡的江面防务外,水师方面也可派出两万人,参与此次汉中征讨。

  如此全部清点一遍,此次出兵,在不影响各处防线和地方安稳的情况下,楚国可以出动十二万陆军和两万水师,合计十四万兵马。

  先天高手方面,西川郡的黄玄和陆渊,也可以参加此次战事。

  与之相比,所要应对的敌人,这只有汉中郡的五万驻守周兵,以及一位周人的南柱国大将军。

  两边的实力差距,足足悬殊了三五倍不止。

  而且以上这些,还并不是楚国的全力。

  陆渊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此次征讨如果突袭失败,被周人发现破绽,没法速战速决,战事僵持在了汉中。

  那么西南的三个附庸藩国,也可以进行征召,让他们参与到这场战事来。

  经过这几年的休养,昆海、赤黎、剑川等国,都已恢复了不少元气。

  一番极限征召之下,都可以举国出动十万民夫性质的兵马。

  陆渊也不要他们倾尽全力,每国出个五万兵,再征召一两位国主,楚国就能多出十五万可用兵马,和一两位先天宗师。

  而这些附庸国削弱了,黔中郡的驻守兵马,相应也可以放宽一些,同样也能再抽出一支禁军来,这又多了两万战兵。

  如此一番小规模动员,楚国便能出动三十万以上兵马,三位以上的先天宗师。

  这等实力,哪怕对于那些天下霸国来说,也相当于一场国战了。

  如果输了,那是要元气大伤,折损国运的。

  当初越国北伐之战,周国便就是丢了二十余万兵马,死了两位先天,结果休养了六七年,这才勉强缓过气来。

  此次征讨汉中,楚国若是也输了,将所有兵马扔在汉中。

  那么不仅霸业受到影响,国力也将大幅度衰退。没个十年以上的休养,那是绝别想恢复元气的。

  所以此次出兵,对楚国来说,只能胜,不能败。

  陆渊承受不了战败的损失,楚国也承受不了战败的损失。

  好在从目前情况来看,此时周国同时面对三个大敌,早已筋疲力尽。

  此时哪怕倾尽全力,也很难再抽出和楚国相媲美的力量,来应对这场新生霸主发起的挑战。

  这场战争,楚国已经处在绝对的优势,胜算极大。

  尤其是周国此时,还没意识到战争已经悄然开始的情况下,这优势就更大了。

  ……

  孙思文他们在和周国唇枪舌剑,陆渊这边也在紧锣密鼓的调动兵马,整个楚国在所有人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悄然间就转动了战争机器。

  而在这一片忙碌的情况下,一则噩耗很快传来。

  神武九年七月二十日,黔中郡那边发来消息。

  在黔中郡已经镇守了近四年之久的护国法师济慧,终扛不过一身伤势,于三日前溘然长逝,圆寂于白凤寺内。

  消息传回巴陵,朝野震惊,楚国上下都大感悲痛。

  一位先天宗师的离去,代表着楚国的顶层战力,就此折损一人,此不亚于擎天之柱倒塌一角,使楚国国力变相衰退。

  在现在战争筹备阶段,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同时也是出于隐藏实力的目的,陆渊暂时将青云子存在隐藏下来的情况下。

  外人眼中,楚国的先天宗师,便就从原本的六位变成了五位了。

  虽然数量依旧很多,但在楚国有着大量地盘,需要先天宗师镇守的情况下,无疑也意味着楚国能拿来对外开拓的先天宗师,数量也变相减少。

  楚国有着五郡,先天宗师也只有五人,按照一郡一先天的分配,其实也就勉强能填补空缺罢了。

  以此推断,失去了济慧之后,在楚国没有新一员先天加入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没有对外开拓之力了。

  因为没有先天宗师镇守,楚国就是打下了地盘,也根本守不住。

  既如此,还强撑着对外开拓,也只是白白损耗国力,完全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罢了。

  这点对于其它各国来说,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所以当陆渊为济慧的死“悲痛莫名”,下令罢朝一日的时候。

  楚国折损一位先天,济慧死去的消息,也迅速朝着周边各国扩散出去。

  其中南面的南海、苏国、宋国,乃至西南几个夷国,听闻消息后,自然是大松了口气。

  楚国损失了一位先天,短时间没有对外开拓之力,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不用担忧楚国拿他们开刀了。

  趁此难得的和平时候,他们也能迅速积攒国力,以备日后楚国的威胁。

  东边的宁国,就更不用说了。

  从金陵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听闻那位建武天子得知济慧的死讯后,当场大笑三声,然后直接放下手头政务,就邀请群臣,设宴庆祝了。

  这几年随着楚国日益强大,先天宗师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尤其是前些日子更是开始称霸,风头直追宁国。

  这一桩桩,一件件,所给予宁国的压力,简直不知有多大。

  那位建武天子,甚至一度因为楚国的崛起之速,被打击的放弃了心头野望,不再考虑如何统一扬州,而是在宁国现有的地盘上布防,抵御着日后楚国必然会发动的东征之战了。

  就连那些临海世家,不少也在考虑着,六姓七族之中,是不是能再加一个陆姓,变成七姓七族,和陆渊一起共享对扬州的统治。

  这几年来,陆渊可是收了不少临海世家的信件拜帖,甚至连一些支系的世家女都收了不少入宫,可见他带给那些临海世家的压力到底有多么大。

  而此时济慧消息传过去,就仿佛一个信号一样。

  告诉沉丘,告诉那些临海世家,告诉宁国,楚国似乎也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一样,一直如初升之日,不断的攀向辉煌,无法抵抗。

  楚国也是会遭遇挫折,也是会碰到麻烦,也是会面临失败的。

  就如此时。

  一位先天宗师,就这么病死了。

  楚国仅有的六个顶层战力,就这么没了一个。

  宁国却依旧还有六位先天宗师,在先天宗师层面上,总算对楚国保持了优势。

  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不只是庆贺。

  在大宴庆祝之后,沉丘甚至还再度启动了先天宗师培养计划。

  他拿出了国库储备,甚至是家族储备,然后再号召六姓七族,让整个临海世家一起凑出灵丹,准备倾尽全力,再培养出几位先天宗师来。

  如今楚国给宁国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现在好不容易看到宁国重新压过楚国,保证绝对优势的机会,沉丘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他不仅准备多培养先天宗师,还下令在国内进行新一轮扩军。

  现有的五十万陆军和十五万水师,已经没法给宁国足够安全感了。

  沉丘准备再招十五万陆军,凑足八十万水陆兵马,以此作为护国屏障。

  如今天下越来越激烈的战争,各国投入在战争中,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兵马,不仅给了楚国压力,也给了宁国极大的压力。

  眼看着其它各州霸主,随便哪个都是常备百万兵马。

  向来自诩于扬州霸主的宁国,却只有区区六十万兵马,心中怎么能甘心,又怎么能安心?

  所以扩军,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必然选择。

  此次楚国先天折损的消息,只不过是推动此事的一个引线罢了。

  就算没有济慧逝去,来日也会因为其它各种原因,在宁国推动此事。

  不过宁国在大展手脚的扩张军事实力,那陆渊却暂时顾不到那边。

  现在楚国正忙着汉中之战的筹备,哪怕知道宁国有异动,也没余力前去干涉。

  相反。

  虽然如今宁国扩军,未来对于楚国来说,肯定不是个好消息。

  但此时对楚国来说,却就未必了。

  一场扩军,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

  这需要筹备足够的兵甲器械,招募足够的合格兵员,同时对这些新兵进行训练,还有掺杂了大量新兵的各支部队间的磨合工作。

  当初楚国扩军十余万,用了足足五年时间来磨合训练。

  如今宁国扩军十五万,哪怕他们基数更大,影响更小。

  但即便如此,少说也得有个两三年,才能使扩张后的宁军,恢复战力。

  而在此之前,只要宁国不是失心疯,那楚国基本是不用担心,来自西面的威胁了。

  这对陆渊来说,也算是颇为重要的一个消息了。

  没有宁国干扰,南边各个小国实力又不够,他便可以全心全意,专心应对汉中之战了。

  而作为这场正在筹备的战争中的另一个主角,周国此时也对济慧逝去的消息,感到振奋不已。

  甚至不少周人心中,都生出了天助我也的想法。

  如果说原本周国对于和楚国的粮食交易,心中还抱着不少疑虑,会防备着楚国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准备对付周国的话。

  那么此时济慧的逝去,周国心中的疑虑担忧,便消失了大半。

  济慧死了,那么楚国的黔中郡就少了镇压人手。

  而黔中郡西接楚国三个各有异心的藩国,更远处还有大理、南诏两个夷国虎视眈眈,南面是苏国这个扩张性极强的饿狼,周边所面临的局势,可以说复杂到了极点。

  在这么一个局势复杂,甚至可以说可能一点就爆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强力人物坐镇,楚国根本稳定不了西南局势。

  所以重新派出一位先天宗师,让其前往黔中郡坐镇,接替济慧死后留下的位置,就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可纵观楚国国内。

  大将军周青坐镇襄阳郡,那边面临的局势之复杂,一点也不逊色于黔中郡,此人根本不可能轻动。

  护国真人黄玄,北边要戒备汉中郡,南边要兼顾着西南诸国,同时还要负责西川、河谷两郡的治安,身上肩负着的责任,比周青还要大,也根本动弹不了。

  排除这两人之后,楚国所能动用的,也就只有巴陵城中的三位先天宗师了。

  即陆渊、蓝彩儿、孙思文三人。

  以上三人,不管是谁去黔中郡,巴陵城中剩下的先天宗师,就只剩下了两人。

  得益于陆渊一直的低调,所以时至如今,虽然其实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陆渊是仙武双修,实力强悍。

  可那些人,最多也只是将他当做一个先天第二境的高手,并不清楚他的真正实力。

  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巴陵城中剩下的这两位先天宗师,哪怕其中包含陆渊,外人也并不觉得在面对宁国的强大压力下,他能再抽出一位先天宗师来,参与对外战争。

  毕竟当初的武安侯白梦阳,在西川面临周、蜀联军的四位先天宗师,也被逼的缩在了渝中城内,根本不敢露出头来。

  如今的宁国在这些年陆续培养出了两位新晋先天后,除去北面长江、广陵二处防线,须各留一位先天宗师外,剩下可以调动的先天宗师,可是达到了四位,其中还包含沉丘这位老牌的先天第二境高手。

  有这股压力威胁在,外人并不觉得楚国有那么大胆子,敢在这种局势下,不顾国都巴陵的安危,派兵去攻打它国。

  如果楚国真敢这么干,那宁国绝对会乐疯了。

  那位建武天子肯定会立刻点起五十万兵马,带着四位先天宗师,然后顺着长江,就这么浩浩荡荡西上,直扑空虚的巴陵城,彻底灭亡楚国。

  所以出于这点考虑,在不清楚陆渊其实暗中隐藏了自己实力,同样也隐藏了青云子的存在后,周国对于楚国的威胁顾虑,自然大大降低。

  原先周国准备的,打算在两国粮食交易时,临时从关内郡抽掉五万战兵,前往汉中防备的计划,也在收到济慧死讯的消息后,被彻底放弃。

  不过在汉中郡内,周国依旧打算在交易时期,动员二十万民夫,做好万全准备,防备楚国翻脸。

  只是这降等的第二轮警备,很快又在楚国另一条消息传回来后,再度被取消降等了。

  神武九年八月初三,楚国巴陵再传消息。

  在楚王陆渊作为越国诸侯时就追随辅左,历任邵阳府时期、长沙国时期、楚国神武时期的楚国左相崔长青,因为过度操劳政务,在休养半年后,依然免不了油尽灯枯,最终于府内病逝。

  这位几乎一手建立起了楚国文官体系的人物,就这样没了。

  如果说先前济慧的死去,楚国如同擎天柱塌,还多少有些夸张的话。

  那崔长青的死去,此言就绝无半点夸张了。

  这点从这位左相逝去之后,楚王当众悲痛流涕,然后宣布罢朝三日的待遇,便能看清了。

  在楚王心中,崔长青的重要性,远胜过济慧。

  甚至在遍地都是崔长青门人子弟的楚国官场,这位左相的重要性,也远胜过机会。

  这样一位人物逝去,足以让整个楚国震动,让整个官场震动。

  说天塌了有点夸张,但出现了一个窟窿,却是差不多了。

  再补上这个窟窿前,楚国官场的混乱,朝廷政局的混乱,肯定是免不了的。

  在稳定这些混乱前,楚国很难整合所有力量,集全国上下之力,来办一件事情。

  而战争,恰恰就是需要集合全国之力,来做的事情。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