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诸王认怂

  在东北有建虏、西南有叛军,河南尚未平定的局面下,天启二年的大明似乎有些多灾多难。随着冬月的到来,徐鸿儒被送抵京城、随后于西市凌迟而死。冬月十四,二十四节气的大雪抵达,而京城上空的雪花也开始越下越大。在这样大雪的日子中,朱由校过的怡然自得。辽东安稳,中原也无须他操心。唯一需要他上心的西南之事,也随着上月末朱燮元指挥孙传庭等部十余万兵马攻陷水西城、织金关、永宁州、安顺州、平坝卫等地后,收获了完全可控的局面。安邦彦和宋万化只能在都匀府、新添卫、贵阳南部,镇宁这一代苟延残喘,依托地形和明军纠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安邦彦距离失败的日子是越来越近。因此、这样大好的局面,让朱由校除了每日处理奏疏时还会有些头痛外,其他时候都过的十分舒坦。空闲下来的他,命人在内官监背后的太西液旁弄了一个巨大的船坞,并且让人将当初运到京城的柚木都送到了船坞。当船坞完工后,朱由校将京中皇家工匠都叫来,在他的指挥下,一点点的搭建一艘他自己操刀绘画设计的风帆战列舰。朱由校对这艘风帆战列舰的野望很大,在得知天津造船厂已经成功弄出六千料的军舰后,他直接上强度来到了八千料的军舰。这样的强度,让他最近忙的脚不沾地,除了偶尔的常朝外,其他时候他几乎在太西液旁的船坞住下了。后宫的那些嫔妃,也有一个多月没有得到临幸了。便是曾经朱由校爱不释手的张嫣,朱由校也没有接见,而是在魏忠贤和客氏的蛊惑中,一头埋入了八千料大船的建造之中。到了冬月后,他更是连常朝都不上了,司礼监的奏疏除了关于西南、中原、辽东三地的奏疏他会处理外,其他的奏疏都交给了王体乾和刘若愚、魏忠贤三人。能见到他的人,除了船坞的工匠,以及魏忠贤和客氏外,便只剩下了曹化淳。“万岁、郑皇贵妃求见……”太西液船坞隔壁内官监一处院落,当刘若愚的声音在院中响起,小院内书房中还在处理奏疏的朱由校便停下了手中的朱笔,皱眉对院外道:“除了你和忠贤、王体乾、化淳、客巴巴外,其他人皆不见!”“奴婢领命……”刘若愚应下,而朱由校也低头看向了桌上的奏疏。【翰林编纂高攀龙:臣闻齐王领兵而速不……】还没看完、朱由校手一抬,便将奏疏丢到了旁边的一个竹筐中。不出意外,这些竹筐内的奏疏都是弹劾朱由检的,而它们的下场也终将是被丢到地龙之中焚毁,为皇宫各殿取暖。随着朱由检在中原横扫,弹劾他的奏疏也越来越多了,风闻奏事者更是数不胜数。【齐王不经五军都督府,虐杀桃源千户所兵马,臣……】下一本奏疏,又是弹劾朱由检的,而朱由校依旧将它丢到了旁边的竹筐里。这时、轻盈的脚步声也响起,朱由校抬头看去,却见满脸笑意的客氏带着四名宫女,端着五盘十叠菜肴进入了屋内,在书房外的会厅微微躬身行礼道:“万岁、该用午膳了。”“嗯,客巴巴放在会厅的桌上便是。”朱由校闻言,也回应了一句,随后起身走出书房。这时宫女已经为他拉开了椅子,而他坐下后,第一眼便看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海鲜乱炖。除了这道客氏亲手做的菜肴,还有炙羊肉、羊肉包、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儿,以及一道朱由校没有见过的菜肴。在贡米和泡茶,以及御酒金茎露一壶都端上后,朱由校才对客氏开口询问道:“客巴巴、这是什么菜怎么之前未曾见过”正在倒酒的客氏见朱由校问自己精心准备的菜肴,当即便笑着回应道:“万岁不是说,齐王殿下说过需要准备素菜一道吗这道菜是云南临安府八寨土司上贡的鸡枞菌,味道极其鲜美。”“喔那倒是要尝尝。”听到这话、朱由校来了兴趣,夹起筷子便探入盘中,夹起数片后放入口中,拒绝之后不由赞叹道:“这菌菇倒是味道鲜美,爆炒之后不比一些肉差。”“不过从云南上贡,恐怕需要费不少人力和物力吧”“万岁明鉴……”客氏微微躬身行礼,随后才回应道:“自临安府至京城,四千七百多里,一路上换马换人四十余趟,才用三天送达京城,若是再晚两天,便不能食用了。”这话说出,让朱由校点了点头,略有感叹道:“这八寨土司倒也有心了,今年八寨的贡赋便免了吧。”“奴婢替八寨土司写万岁隆恩……”客氏毕恭毕敬的行礼,好像受到恩赐的是她一样。朱由校见客氏这样,也干脆笑道:“客巴巴这段时间负责我的起居也累了,从内帑领五百两银子零花吧。”“奴婢服饰万岁,又怎么会累呢倒是万岁劳心劳力,要好好休息才是,奏疏没有什么大事,可以让司礼监的人帮忙,以免累到了身子。”客氏一脸心疼的看着朱由校,这让本就处理奏疏处理的有些烦扰的朱由校心中松懈了一些,不由在心底感叹道:“倒也是,天下未有大事,这些言官的奏疏,倒是可以全部交给司礼监处理了。”想罢、朱由校有觉得有些不放心,随后才对门外开口道:“传刘若愚进来。”“万岁、奴婢在这……”刘若愚转身从门左侧走出,跪下以表尊敬,而朱由校见状,便开口道:“以后言官的奏疏不必再交予我观阅了,司礼监自行处置便是。”“另外命御马监提督曹化淳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令其即日上任。”司礼监的秉笔、随堂太监有八员,但并不固定,有时候四五人也可以。朱由校让曹化淳进入司礼监秉笔,显然是担心有人欺上瞒下,因此安插曹化淳进去平衡各方。对此、刘若愚没有什么别的举动,而是直接应下,随后起身才道:“万岁、郑皇贵妃没有走,还在门口等着。”“她愿意等就让她等好了。”听到郑皇贵妃在雪中等待,朱由校内心轻嗤,面上波澜不惊的回应。刘若愚见状,便只能作揖退下,并命人将书房内所有言官的奏疏都清理带走。这一清理、瞬间书桌上便只剩下了三十多本奏疏,任务轻松了许多,而朱由校也不禁后悔,心想早就应该这么做了。吃饱喝足之后、朱由校没花太多时间,便把那三十多本奏疏全部解决,随后继续在院内休息。如此休息了六天后、为了了解天津那边的进度,他在前往内官监船坞的同时,准备叫曹化淳来了解情况。太西液的这个船坞高六丈,宽二十丈、长四十丈,并将太西液的湖水排出,向下挖了四丈。由于军舰建造成功也运不出去,因此朱由校只是指点五千多京城技巧高超的工匠,将军舰的各个部位打造出来,随后再分零件送往城外通惠河的船坞,等待朱由校下令组装。因此、军舰的主体实际是在通惠河的船坞,而朱由校能看到的,是一个个重要的零件。只要零件都弄出来,随后便能依靠榫卯技术,在十天内一点点组装成功。眼下、船只的甲板、龙骨、桅杆等等部件已经都送外城外了,剩下的只有一些炮台的铁滑轨,还有一些船内的各种设施了。不出意料的话、这艘船可以在月底就组装起来,而随着组装时间的逼近,朱由校心里也是十分忐忑。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建造军舰,虽然这艘军舰集齐了大明最优秀的五千船工,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这艘军舰若是成功下水,并且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朱由校也就能在自家弟弟平叛归来的时候,好好当着他的面吹嘘一番了。“嘭——”船坞内,刨声、凿声络绎不绝,而朱由校则是坐在船坞二楼,看着底下的工匠忙活。虽然只是看、但也十分费精力。每个部件做完,工匠们都需要通知朱由校,随后把部件吊起来在半空中,给朱由校亲自用布尺测量。测量之后,再由朱由校观摩手艺,确定没有问题后,才能送往京城外的通惠河船坞。“十七尺二寸,合格了,送往城外吧。”这不、朱由校刚刚测量了一个部件,而他身后就响起了脚步声。“奴婢曹化淳参见万岁……”曹化淳的声音响起,而朱由校听到后也手上将布尺卷起,继而说道:“让你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事情,你知道了吧”“奴婢知道了,谢万岁隆恩,奴婢定当竭心尽力……”曹化淳说着,当即磕了几个响头,而朱由校也道:“行了、起来吧,给朕说说天津船厂的军舰进度如何了。”朱由校还是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毕竟他要做出的军舰,一定要比天津船厂的大、好,不然没有办法在自家弟弟面前邀功。对于朱由校的心思,曹化淳也十分清楚,因此起身后低头回应道:“天津船厂眼下五千料军舰已经试水结束,确定无碍,而六千料军舰也下水了十艘,并且试水了半个月,目前并无问题。”“都试水半个月了”朱由校咽了咽口水,瞬间觉得有些焦急。毕竟要是六千料军舰试水一个月,并且一艘都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天津造船厂就可以把七千料军舰的计划提上日程了。算来算去,顶多也就是三四个月的时间罢了。想到就这么点时间了,朱由校有些焦急,但他的自尊心又不允许他下命令,让天津造船厂的工匠停止军舰的研发。因此、他只能急的来回渡步,而曹化淳更是立即朱由校的心思,所以小心翼翼的上前说道:“万岁、实际上殿下对军舰也没有多上心,倒也不用……”“那不行!我怎么能输给天津的那帮工匠”朱由校打断了曹化淳的话,紧皱着眉头。曹化淳无奈,只能往后退了一步,看着朱由校焦急。倒是过了片刻,上楼的声音传来,朱由校和曹化淳、刘若愚看去,却见到了王体乾谄媚的上前,递上了一份奏疏道:“万岁,这是礼部收集各地藩王的上疏,所作出的汇总奏疏,司礼监做不了主,需要您看看……”“嗯”听到王体乾这话,朱由校皱眉接过了奏疏,随后打开一看:【各藩助饷名录:唐王硕熿前后捐助二万二千六百两,周府二万一千两,崇府一万六千七百一十两,郑府一万六千两,蜀府一万五千两,沈府一万四千两,韩府一万三千五百两,秦府晋府荆府潞府福府各一万三千两,楚府荣府鲁府衡府各一万二二千两,吉府襄府赵府益府德府代府肃府庆府各一万一千两,其余庆成靖江等及诸郡王各捐助有差,合计三十四万零六百两】【礼部请照例遣官赍敕、褒谕,仍行文该布政司备办彩币羊酒行礼,唐府捐助独多宜特与监皿立坊以彰朝廷褒礼亲藩至意……】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朱由校放了郑皇贵妃六天的鸽子后,天下诸藩开始助饷了。朱由校看着这份助饷的名单,心里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但也知道这是诸藩服软的举动。“吾弟此法,倒是有些意思……”朱由校眯了眯眼睛,在心底感叹一句的同时,便转头对曹化淳道:“命人八百里加急南下,告诉一下弟弟,可以解围了,再围下去就不妙了。”“顺带把这份奏疏也送给他。”朱由校将手里的奏疏递给了曹化淳,而曹化淳小心翼翼接下后,不敢打开观看,行礼后便告退了。之后、这奏疏和朱由校的旨意被曹化淳用司礼监的名义起草,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了凤阳府。只是当圣旨送往凤阳府的时候,朱由检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累。“砰——”“再来!”凤阳府义门县城外,来往络绎不绝的铁骑让想前往县内买卖的百姓畏惧。县外的临时大营里,朱由检和陆修各自挥刀碰撞,铁刀发出嗡鸣,随着主人的手臂撤回而撤回。朱由检身着一身甲胄,严阵以待。陆修则是简单的一身绯袍,双手各有皮质的护臂来束缚袖口,步伐轻盈。他手中的戚家长刀斜指地面,对朱由检的防备看似没有,实际上空出来的左手随时准备反握刀柄来压刀。雪地里的朱由检微微气喘,额头满是汗珠,但依旧没有停下训练,而是和陆修在规定的圈内,互相绕圈,眼睛死死的盯着对方。在圈外、陆文昭和天策卫的将领们看着两人演武,其中一人也感叹道:“殿下年近十三就有这样的力气和陆千户对刀,恐怕再过两年便能压刀了。”他这番话,得到了众多人的颔首认可,而圈中的朱由检也在同一时间上撩刀。陆修眼疾手快的磕碰了刀尖和刀柄,别开长刀后,手中的长刀就架到了朱由检的肩头。“孤输了!”看着自己落败,朱由检并不灰心,而是笑着将长刀插在了地上,而陆修也立即收回长刀,笑着道:“殿下再过两年,恐怕力气就足以和卑职压刀了,若是及冠,恐怕卑职就不是殿下的对手了。”“夸张了……”朱由检喘着气抬起双手,圈外的锦衣卫见状,当即上来为他脱甲。甲胄脱去后,减轻负重的他才呼出一口浊气,对陆修和众多将领道:“个人的勇武需要一点,但并非是战场的全部,日后必然是火铳和火炮的天下,冷兵器终究会被淘汰。”这话说出,众人纷纷颔首表示认可,因为他们都看出了火器的前景。就这次南下平叛来说,骑铳可以说成为了四骑卫破阵的关键。在面对结长枪阵的叛军面前,数千铁骑分散,随后一轮面突就能破阵,这就是一个代表。不仅仅是这个,还有西南战场上的孙应元。他所率领的三卫兵马,到目前为止的死伤还没有超过一千人,而被他所歼灭的土司兵马已经高达三万。火炮压阵、排枪击毙……如果不是贵南山高林密,对燧发枪有限制,估计孙应元都打到都匀府去了。现在西南战事困难的地方,是在于叛军会掘断道路。他们掘断一处只需要一天时间,而明军要把道路恢复、达到让五斤炮、十斤炮渡过的程度,却需要一个月。正是因为道路的阻碍,才让西南叛军嚣张了这么长时间。不过这也给十六卫军的将领上了一课。那就是明军的火器虽然远迈诸国,但还是有不小的缺点。比如去到山区会受制地形,去到潮湿的地方会影响燧石的点火率。简单来说、最适合火器作战的,还是北方和西方,甚至连这个时代的东北山区都不太适合。这些种种,朱由检早就给诸将做了总结,因此大家都明白。众人跟着朱由检向大帐走去,进入了大帐后,按部就班的坐下,而朱由检则是在主位用铜盆洗了把脸,用毛巾擦了擦后才开口道:“眼下凤阳府的叛军已经被剿灭,河南的叛军还有七万多,不过数量也在减少。”“今早皇兄给我发了圣旨,命我发兵为河南解围,伱们怎么想”朱由检一席话说出,孙守法便站起来道:“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便是俺一人领兵,也能将他们击溃。”“击溃简单,但我要俘虏所有叛军人马。”朱由检擦了擦手,随后把毛巾放在架子上,转身坐回主位道:“叛军亦是大明子民,虽然叛乱有错,但大多都是被裹挟而叛,法不责众。”“辽东那边,明岁要准备复辽之战,孤准备筹措大军二十万出城复辽,这二十万大军,最少需要四十万辅兵和民夫才能收复辽东全境。”“眼下、河南一地已经有百万流民,这些流民经历兵灾,留守河南也需要赈灾。”“孤的意思便是征募这百万流民为民夫,前往辽东,明岁复辽后,将他们安置于当地。”朱由检一句话,便要百万流民跨越两千多里路去辽东,听上去简直就是在捣乱。但问题是,没有这百万流民,那么辽东的人口太过稀少,难以支持大军北伐。并且在复辽之后,铁岭、开原、抚顺等地都需要百姓屯垦,辽南的百姓已经安定下来了,好不容易恢复生产,再去调动他们,只会让辽东的粮荒继续扩大规模。调动百万流民,最难的一点就是粮食问题。百万流民,要前往辽东,就必须跨越二千四百多里。皇店的商船不能调动,因为商船必须拿来买粮。因此百姓必须走过去,而按照百姓的脚力,吃不饱的情况下,一天顶多迁移四十里,吃饱的情况下,一天顶多八十里。也就是说、在让百万流民吃饱的情况下,整整需要一个月才能抵达辽东。这还得兵马开道,督促他们,不然一个月都走不完。若是再背负家当,恐怕得走三个月。百万流民要吃饱,那一个人最少两斤米,一个月就是六十斤米。百万流民,最少要吃三十八万石,到了辽东后就可以让他们在当地屯垦了。这百万流民若是前往辽东,那么大明在辽东的统治基础可就稳定了。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到了辽东开始屯垦后,一人一天两斤米肯定是不行了,最少得四斤米,还得有油盐菜。那么一个月的支出就是近八十万石。就算流民腊月出发,正月抵达,那从正月算起,到大军打完辽东收复一战,最少需要十个月的时间。十个月之后,才能将所有百姓迁往辽北的开原、铁岭,给他们发地,让他们重新屯垦。就辽北已经开垦的地,自然是不够他们分的,还需要屯垦才行。这么算来、即便辽北的耕地能满足百万流民三分之一的口粮,朝廷还是每个月需要出五十万石米,并且得出三年。这么一来、朝廷的压力就有些大了。但问题是不迁移百姓,这些百姓在河南还是需要赈灾,并且辽东那边的人口,也保障不了日后驻军的支出。保障不了辽东的驻军支出,那辽东依旧还是一个需要朝廷供血的地方。所以、百万流民的迁移是必须的,而朱由检眼下也必须得解决流民的问题。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陆文昭道:“传命给化淳,命他制定一条从河南前往辽东的路线,并在沿路每隔五十里设置一粥棚,每粥棚需要囤米三万石。”“另外上奏皇兄,将迁移河南百万流民的事情和重要性告诉皇兄,请皇兄命辽东经略、左右布政使的熊廷弼、袁应泰、孙承宗三人筹措百万农具。”“再请皇兄降下旨意,命朱燮元所部速速围剿贵南叛军。”“至腊月末,不论叛军围剿结果如何,都要调秦良玉、马祥麟、杨文岳、孙传庭、孙应元、曹文诏等……”说到这里、朱由检顿了顿,没有继续再说,而是又想了想辽东的情况,最后叹气道:“罢了、再调洪承畴、吴阿衡两部一同北上援辽。”“西南之事、请朱燮元总督胡应台、木增、沐昌祚等三部继续剿匪。”三部兵马,加上朱燮元本部,依旧还有兵马八万。以八万对抗眼下不足四万兵力的安邦彦,倒也不至于会翻车。朱由检这次、是要调集大明全国精锐,在辽东把国威给打出来,换北疆三年和平!只要北疆和平三年,辽东就可以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铁壁。但要换北疆和平三年很难,因此必须要把后金的脊梁骨彻底打断!想到这里、朱由检攥紧了拳头,他磨了两年的剑,只需要再磨一年,就能对建虏刺出!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家兄朱由校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