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藩王质问

  “五殿下千岁!”“吁!”京城安定门、随着朱由检等人的到来、唱礼声忽的响起。可能是因为上次的事情,安定门的主将知道了朱由检习惯性走安定门后,刻意的训练了安定门的守城士兵。比起上次、他们看上去精神了不少,而朱由检也微微颌首后,降下了马速。和上次不同、上次是落日快宵禁了他们才回到京城,所以当时街上没有什么百姓。但这次他们是申时抵达的京城,所以此刻安定门四周还有着不少百姓。晚明的风气,与明初十分不同,朱由检在安定门都能见到几个身上穿着一些逾越礼制衣服的百姓。他们听到殿下两个字后,顿时往人群里蹲了下去,生怕被看到后,让锦衣卫拿去。这就是晚明风气、很大程度上,百姓根本就不管一些朝廷定下的小规矩,江南一带甚至还有百姓明目张胆的卖着头盔这种属于半违禁品的东西做帽子。朱由检见到后,也没有生气、叫人把他们拿下,只是轻笑了一下。“看来晚明的社会风气已经很开放了,不过这也好,更适合变法……”他在心中盘算着,随后对安定门守将道:“辛苦了。”“末将不敢……”安定门守将连忙回礼,而朱由检见状,也带着锦衣卫们向皇宫慢慢走去。街道上的人群很多、由于是冬季,加上五城兵马司的懈怠,宽三十米不到的安定门大街左右的灵春坊、崇教坊沿街上都是摆摊的小商贩。这些小商贩、别看摊子小,但客流量极大,哪怕一碗粉卖两文钱,一天也能赚个二三百文。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年入低于四十两的小商人是不用缴纳商税的。这样做是吸取了元朝对所有商人商税重,导致小商人依附在大商人麾下避税的经验。不过、这样的礼遇,到了明朝中后期,就成为了一个弊端了。一些商人把店铺开多,随后把年入控制在四十两一下,合法的进行避税,倒是连这种最容易收的税,大明都收不上来。“要是弄出什么经营执照一类的东西,对固定商贩收取一年一百文,估计也能收上来不少银子,还能避免他们被五成兵马司和地痞流氓的勒索,是一件好事……”“不过就是怎么收税成了问题。”想到这里、朱由检思考了起来。按照大明朝1427个县,便是每个县只有一百个这种小商贩,那一年也能收上来一万四千两。若是要求商铺门店也需要经营执照,并且按照门店的情况收几百文一年、或者几两银子一年的话,这么一来税源就变多了。朱由检看过京城的各种情报,京城城内外几十个镇、几十个坊,有门店的商铺是数以千记的,也就是单凭京城的商铺和小贩,一年收税就能有近万两。看着并不多,但如果严格收起来,一年能有二十几万两银子。只要京城兵马司配合,将所有门店检查一遍,甚至不需要十天就能统计好所有门店,叫他们前往固定的地方办理经营证,就能把这个税收上来。每年几两银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多,作为大明朝中产的他们完全就可以拿出这笔银子。只要能在京城把这个模式稳妥的进行,就能扩大到北直隶的各县、以及北方的各县,进一步向南方扩大。如果能让天下都有这样一个收税的司,那么后期会很有利朱由检收商税……想到这里、朱由检准备想想这东西要怎么做,才能在百官不反对的情况下进行。在他这么想着的同时、队伍也抵达了皇宫的东华门。检查了令牌后,东华门的金吾卫兵马便开门放行了。只不过朱由检一行人进入东华门的同时、文华殿门口的一些小吏,当即就转身前往殿内去汇报去了。急促的脚步声在文华殿内响起,很快就走到了一个占地很大的宫殿前。殿门的两位大汉将军代表了此时皇帝正在里面处理奏疏,而前来汇报消息的金吾卫也对站在宫殿门口里面的内宦作揖道:“请公公转报万岁,五殿下入东华门了。”“好”听到关于朱由检,内宦不敢耽搁,快走进殿内。在殿内一侧处理奏疏的内阁诸多大臣见到内宦的模样,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内宦走进另一侧偏殿,随后对正在这里批红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道:“王掌印,今日值守东华门的金吾左卫来汇报、五殿下回京入东华门了,是否要告知万岁?”“嗯?”听到朱由检回京了,王安也合上手中的奏疏,微微颌首后对旁边的其他司礼监太监道:“把做不了决定的奏疏按各部放好,兵部最左、送往万岁那边后,把五殿下回京的事情告诉万岁。”“是……”几个太监纷纷回礼,随后开始整理奏疏。不到一盏茶时间整理好后,便选了一个人送到了殿中的临近司礼监的一处偏殿。走进门后,小太监举着手里的奏疏,唱礼道:“万岁、这是司礼监决定不了的奏疏,一共十四本。”“嗯、放桌上吧……”声音回应,朱由校坐在案后、紧锁眉头看着手中奏疏。小太监在魏忠贤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将奏疏放好后,双手交叉在小腹下方,微微鞠躬道:“另外金吾左卫来报,五殿下今日回京了,一刻钟前已经通过了东华门。”“回来了?!”听到朱由检回来,朱由校原本紧皱的眉头一瞬间舒展,脸上也出现了浅浅的笑意。旁边的魏忠贤明白眼下最该说什么,做什么,因此便笑呵呵的道:“万岁、今日处理的奏疏已经很多了,不如先去和五殿下叙旧,将所有奏疏送到养心殿?”“也好!”正想离开的朱由校听到这话,立马觉得魏忠贤十分贴心,于是起身对魏忠贤道:“这些奏疏就由忠贤你送往养心殿,吾先去东宫看望一下弟弟。”说罢、在魏忠贤回礼的同时,朱由校就胯步走出了偏殿。另一侧的内阁诸位大臣见皇帝出来了,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却不想皇帝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直接走出了文华殿。正当他们想着是否要上去问问皇帝要去哪里的时候,魏忠贤却懒散的走出偏殿,在正殿唱声道:“万岁疲惫,今日所有内阁、司礼监无法处理的奏疏,送到养心殿,晚膳后再阅。”“万岁……”内阁与司礼监听到后,同时唱声回礼。魏忠贤见状、嘚瑟的走回了偏殿,叫人端来一把椅子,坐在了朱由校位置的旁边。在他走入偏殿后,内阁六位大臣纷纷皱眉,内阁次辅刘一燝也轻松道:“算算日子,应该是五殿下从昌平回来了,昨日李康妃病逝,万岁下了圣旨叫五殿下修建康妃陵,眼下应该是去谈事去了。”“嗯……”方从哲微微颔首,倒是旁边的浙党领袖孙如游微微皱眉,总感觉有一丝不对劲。不过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朱由校能从内廷中走出,来文华殿处理奏疏,就已经超过了他父亲泰昌、祖父万历,所以他们也不好要求什么。万一把朱由校惹急了,像万历皇帝一样蹲在内廷处理奏疏,有些时候连官员都不委任,那他们就真的束手无策了。想到这里、孙如游在心底叹了一口气。眼下他的想法就是迎回叶向高,只要叶向高回来,那么按照他的性格、无论是哪个党派发生党争,他都会制止的。到了那样的局面,他也就可以安心回家养老了。这继位的皇帝不好对付,他总感觉眼下的局面会被皇帝在未来的某一天打破……将脑中不切实际的想法放置,孙如游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处理起了奏疏,而此时的朱由校也带着人从文华殿来到了东宫大门。他知道朱由检没有入住东宫最大的宫殿,而是还在勖勤宫,于是直接叫人赶往勖勤宫。“弟弟!”朱由校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朱由检正在换衣服,所以听到后,只能平举双手将宫女们帮他穿上圆领袍,回了一声道:“哥哥、我在换衣服,稍微等一下。”“好!”听到朱由检的声音,朱由校心安不少,直接坐在了正厅主位上等起了朱由检。这一幕被一直在京城的王承恩见到后,不由有些咂舌。叫天子等人,这种待遇估计也就只有自家殿下了,换做旁人恐怕已经被拉出去砍了。就这样过去一盏茶的时间,等一个小太监端着两杯贡茶上桌的时候,朱由检也从寝宫走了出来,装模作样、语气调侃的抬手作揖:“臣弟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好了!”见朱由检耍宝,朱由校起身把他扶起来,看了一眼四周道:“你们都退下吧。”“奴婢遵命……”王承恩回礼,随后带着所有人退出了勖勤宫,只留下了朱由校两兄弟。在他们都走后,朱由校才握着朱由检的手坐回了位置上,脸上的笑容洋溢得叫朱由检都觉得不像他本人。“弟弟、那毒妇终于死了!”朱由校十分高兴,在他看来,眼下终于能找到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了,而朱由检也微微颔首,不过又跟着道:“虽然那毒妇死了,但内廷之中还有郑皇贵妃。”“眼下、恐怕那毒妇的死,已经叫郑皇贵妃惊慌,说不定叫人通知了福王。”“不怕!”朱由校大手一挥,冷哼道:“那老毒妇手中无人,唯一的人崔文升已经被陆文昭策反,料她也想不到,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兄弟二人的眼皮底下。”“只不过……”说到这里、朱由校沉声与朱由检对视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对百官和藩王回应这件事情……”历史上朱由校和朱由检两人成为皇帝后,都没有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只能放任李康妃活到了康熙年间。因此、眼下既然选择杀了李康妃,那么怎么安抚宗藩和百官就成了头等大事。“消息传出去了吗?”朱由检皱着眉询问,而好皇兄也点头道:“消息拦不住的,与其让旁人传出,倒不如由内廷传出。”“那就行。”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道:“宗藩中、秦王和晋王是先王无子后过继成王的后代,不受族内宗藩待见,想必是不会出头。”“楚王是先王死后才生下的孩子,内部宗藩仇视,更不可能出头。”“辽王、代王、周王、唐王、沈王、韩王等二十几位藩王都会避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福王、瑞王、惠王、桂王等四位皇叔。”说到这里、朱由检倍觉头疼的事情就是,这四位皇叔里,有三位都在京城居住,还没有就藩。至于为什么、主要是万历对瑞王、惠王、桂王三人喜爱一般,独宠福王朱常洵。这三位皇叔,在朱常洛驾崩的时候,正在天寿山为万历皇帝守陵,处理入葬事宜。结果朱常洛头七的那七天,三人是最后赶回来的。他们在历史上,统一在朱由校死前,才被分出去就藩,估计是朱由校害怕他们三个留在京城会威胁到崇祯的统治,才做出的决定。不过眼下朱由检并不害怕他们,而是在想他们三个人会不会因为李康妃的死而惊慌。“万岁、瑞王、惠王、桂王前来求见。”正当朱由检头疼的时候,果然、王承恩小心翼翼走到了勖勤宫门口,隔空作揖,对朱由校说出了三位亲王的来临。朱由校和朱由检闻言,对视了一眼,随后才道:“请三位皇叔进来吧。”“奴婢领谕……”闻言,王承恩退下,随后便见到了三位身穿常服,年纪在二十多岁的人走进了殿内。他们对朱由校行礼道:“臣瑞王朱常浩”“臣惠王朱常润”“臣、桂王朱常瀛”“参拜万岁、万岁圣躬安……”“三位叔叔请起。”见三王行礼,朱由校和朱由检起身,将他们三位扶起。三王中年纪最大的瑞王朱常浩不过二十九岁,惠王朱常润二十六,桂王朱常瀛二十三。总之三人的年纪在明朝亲王中已经不小了,按理来说早就该去就藩了。不过朱常洛为了对抗福王,因此把所有弟弟都留在了京城。好不容易朱常洛登基,结果还没有让三人就藩,就因为吃红丸而死。作为人子、人臣,他们应该要为了万历皇帝在京城守孝三年才对,但眼下李康妃的死让他们都有些惊慌了。尤其是在郑皇贵妃派出的宫女通知下,三人在昨夜便商量好今日一起进宫。只是他们没想到、朱由检居然会在今天回来。至于朱由检、他则是看着他们三人,猜想他们想要说什么。年纪最大的瑞王朱常浩、并没有因为朱由校的亲昵称呼,而忘记自己的大侄子已经是皇帝的事实,他对朱由校行礼道:“万岁、臣等三人,是听闻了昨日康妃娘娘病逝,因此特来吊唁的。”“臣等亦是如此……”惠王和桂王纷纷行礼,而之所以为什么来,殿中五人心里跟明镜一样。朱由校先安抚三人坐下,随后和朱由检坐上了主位的左右两个位置。三位亲王看着朱由校,又看了看最近搞事情的朱由检,心道这两个侄子很不简单。先不说朱由校让朝廷恢复了运转,并且经常在文华殿处理奏疏的勤政美名。单单朱由检这小子在昌平练兵的事情,就已经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了。如果不是杨涟在昌平监督朱由检,恐怕朱由检已经被百官弹劾千百遍了。因此面对这两兄弟,作为叔叔的三王不敢小觑,而朱由校也在气氛差不多的时候回应道:“康妃娘娘是哀伤过度而病逝的,皇八妹已经托付给庄妃娘娘了。”“若是三位叔叔想要吊唁、可以前往几筵殿,皇五妹正在守灵。”朱由校的回答落落大方,没有什么遮掩,并告诉了李康妃的尸体所在。如果是中毒而死,那么必然不敢大张旗鼓的在几筵殿叫人守灵。毕竟中毒而死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三王见到朱由校这么回答,并且没有一丝露怯的模样,心中顿时拿不准主意了。他们前来、是手下的王府左长史窜动他们前来的,一是为了确定李康妃的死因,二是……“万岁……”瑞王朱常浩作揖道:“我等三人前来,除了吊唁康妃娘娘,还有一事就是想问问,我三人何时可以就藩?”京城很繁华,但毕竟不是他们的封地,一旦乱来必然要被言官弹劾,没有人愿意被人一辈子看管。这是明代中后期亲王在确定无望皇位后,都默认的一个事实。不过他们的话刚刚说出来,朱由校还没有开口,朱由检就抢先开口道:“三位皇叔的藩地,皇考之前曾经交代过,各地局势紊乱,难不保会有动荡。”“皇考爱惜三位皇叔,因此想等局势平稳后再为三位皇叔就藩,然而……”之后的话朱由检没有再说,但朱常浩三人明白,之后朱常洛就死了,哪里有什么时间来平稳局势。不过他们更好奇,朱由检口中的局势不稳是什么意思……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家兄朱由校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