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好东西啊,明年的时候我要多买点,今年化肥用的比以前少,收成就能涨这么多,明年要是多用点,那收的粮食岂不是更多?”新柱跟着说道。
“别,可千万别!这化肥可不是用的越多越好,有时候用的多了反而坏事;虽然我是卖化肥的,肯定希望你们越买越多,但我们惠农从来都是做长久生意,所以绝对不能坑你们!我们之前用的量就刚刚好,少了不够用,多了不光浪费,还会有其它问题。”齐树城连忙阻止。
“尿素用多了会把庄稼烧坏,你们这肥料也一样?”德安连忙问道,他此前也见过施肥过多起反效果的例子,只是没想到复合肥也会这样,其它人听了也纷纷竖起耳朵,都是庄稼人,对这种关系到收成的大事肯定得用心。
“这肥料就好比补品,人吃多了补品会流鼻血,地用多了肥料自然也会坏事!”齐树城给他们科普起来,就像他刚才所说的那般,惠农做的是长久生意,自然希望老百姓的日子能越来越好,所以在推销自家产品的同时,也会做一些农业知识的普及工作,从而帮助老百姓减少损失、增加收入。
他又在黑板上画了起来,“在尿素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缩二脲’的物质,‘缩二脲’过高就会烧苗、烧根,造成肥害,之前咱们县有人就是用多了尿素,最后把苗烧坏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按照国家规定,在尿素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超过2%,“缩二脲”含量超过1%,不能做种肥,超过2%,在追肥时有可能发生肥害;但是因为生产技术的原因,很多化肥厂尤其是那些小化肥厂生产出来的尿素,“缩二脲”的含量经常超标,给老百姓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尽管进口的日本尿素比国产尿素贵,但许多老百姓仍然喜欢用日本尿素,就是因为日本尿素里面“缩二脲”含量很低。
“另外,估计大家都听说一句话,叫‘是药三分毒’,咱们给庄稼用化肥也和给人用药差不多!化肥为啥能增产呢?就是因为可以给土壤补充植物生产所必需的氮磷钾,但庄稼生长可不只是需要氮磷钾,空气、水分还有土壤里的微生物都比化肥重要,而化肥一旦用多就会影响水质,也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循环,从而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营养成分失衡等问题,严重的这块地就废了!所以咱们在用化肥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量,按照我们说的分量用就行了,不要多用!”
根据李未脑海里的数据,施加化肥对于农业增产的比例一直在降低,80年代的时候每公斤的化肥可以达成1:20的增产,而到了21世纪的前十年,增产比例却仅仅为1:5,而化肥的施用量却从80年代的每公顷40公斤提高到了每公顷400公斤,投入增加了10倍。
滥用化肥的坏处远不止齐树城说的那么少,除了土壤板结减产之外,还会造成周围水土环境的污染、农作物抗病虫性能下降、产品品质下降、农民收益降低、战略资源浪费等多种问题,所以日后国家也一直在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截止到他穿越来的时间,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连续五年下降,却没有造成粮食减产,这说明中国对化肥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科学了。
化肥施用量的减产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化肥技术的进步,从单质肥到复合肥、缓释肥再到水溶肥,化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释放效率不断提高,使用更少的化肥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自然就不用不到那么多了;其次是化肥生产技术的提升,小规模、质量差的化肥厂不断被淘汰,大型化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也有效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
同时农业种植技术、育种技术、灌既技术的进步都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另外还有一项技术的推广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那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顾名思义这项技术就是先对某一地块的土壤进行严格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进行针对性的施肥,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
但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本比较高,光检测土壤具体成分的钱就不是一般农民所能承受的,所以现在还没办法普及到惠农的每一个客户,不过有些地方却很适合使用,比如惠农在xj、东北和哈萨克斯坦的大型农场,把检测费用平摊到数万、数十万亩的土地上,这个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李未就带人来到了石河子,准备在这里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验,团场的领导也非常好奇,跟着他一起来到田间地头,看工作人员在地里忙活,李未则给他们做着科普,“美国农业的发达不光体现在机械化上面,他们有条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未还举了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大家可以想一想,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给人看病,现在农民的施肥方式就相当于自己在家里根据经验吃药治病,而测土配方施肥就相当于去三甲医院,找主任医师看病,先去做一遍x光、ct等检查,然后再开药方吃药,这两种办法的效果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么说我就懂了,这就跟我们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越了解敌人和自己,获胜的希望就越大!”当初代表农八师接待李未的罗文华点头道,他现在已经是农八师的一把手了。
“具体的过程也不复杂,就是从取土、检测、拟定配方,再找化肥厂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有机质,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进行‘量身订制’,生产出适合不同地块,不同作物所需要的精准肥料。”李未继续科普。
“嗯,这就好比遇到坦克就给部队发反坦克导弹,遇到飞机就上防空导弹!这样才能手到擒来!”罗文华理解了。
李未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所以焦高亮亲自带领团队来做土壤分析,等得出接过后他马上来给李未、罗文华汇报,“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块土壤层深度20,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分别为14.58g\/kg、1.143g\/kg、17.30mg\/kg、185.60mg\/kg、7.2,土壤中氮肥含量过高,在短时间内虽然能够加速小麦生长,但是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氮肥,会导致田间的土壤耕作性能逐渐变差,土壤层变浅,养分大量流失,板结严重,小麦生长中后期很容易出现倒伏,严重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在试验田里修改化肥配方,配方肥的氮磷钾比例分别为20:15:9,然后设计三个处理组别,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测土配方施肥组和传统施肥组,使用同样的种子、同样的种植方式,然后等收割的时候看具体效果!要是测土配方施肥组的效果确实好,那咱们就可以大范围应用了!”焦高亮拿出了实验方案。
数万亩的土地要更换施肥方式,可不能随随便便下决定,必须得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行,要不然可是会出问题的。
李未和焦高亮敲定了实验方案就走了,具体的执行工作交给惠农和西农联合成立的实验小组负责,该小组负责人是西农毕业的研究生方玉昆,他带领团队在石河子住了下来,先平整土地,然后根据这里的具体情况从十月份开始种植,三个对照组每亩地都播种了12.5公斤麦种,这个麦种正是赵洪章当年和惠农合作研发的抗旱抗寒麦种。
和新柱、德安他们那次实验一样,这次的实验在整个田间管理过程中,除了三个组别的施肥量不同之外,其他栽培管理均高度保持一致。
等麦苗出来的时候,李未和罗文华再次来到试验田,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整个苗期对照组的小麦叶子呈现澹绿色,生长发育较为缓慢,长势相对较弱,而生长态势最好的是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小麦叶子浓绿,生长良好,植株健壮,常规施肥区域的小麦存在不同程度的徒长现象,这说明田间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量过高,结果就如同焦高亮当初判断的一模一样。
“这办法神了!要是等收获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效果,那我们农八师所有团场的化肥使用方法都得变一变!”罗文华看到眼睛顿时为之一亮,只有三五亩地的普通农户无法承受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本,也没有化肥厂愿意给这么小的农户单独订制化肥,但建设兵团不一样啊,随随便便一个团场就有十几万、几十万亩的土地,他们每年消耗的化肥差不多都够一家小化肥厂全年的产值了,找化肥厂订制化肥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不着急,等收割的时候咱们再过来看吧!”李未瞄准的就是这个机会,只要能搞定xj的团场和东北的大型国有农场,让他们看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那惠农化肥厂的化肥就不用担心销路了。
到了六月份,三块试验田的小麦先后进入成熟期,李未和罗文华又来了,这次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其它兵团的领导、东北国有农场的干部,以及哈萨克斯坦的农场主们。
在众人的监督下,方玉昆指挥工人们开始了收割,然后对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亩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使用任何化肥的对照组每亩地有效穗数为30.3万穗,平均每个麦穗有30.5个麦粒,平均一千粒麦子重40.5克,平均亩产312.4公斤。
使用常规施肥方法的试验田每亩地有效穗数为41.4万穗,平均每个麦穗有34.1个麦粒,平均一千粒麦子重41.2克,平均亩产443.2公斤,每项数据都超过了对照组,产量提高了120.8公斤,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而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田数据就更漂亮了,每亩地有效穗数为42.7万穗,平均每个麦穗有35.2个麦粒,平均一千粒麦子重41.9克,平均亩产489.6公斤,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77.2公斤,比常规施肥的小组也高了46.4公斤。
“最关键的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没有增加在化肥方面的开销,从化肥投入上来讲,常规施肥试验田平均每亩地的化肥成本是57.3元,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平均没目的的化肥成本不增反降,只有51.9元,还少了5.4元,要是扩大到上万亩的土地,节省下来的开支覆盖测土成本绰绰有余!”方玉昆拿着数据给他们汇报。
每亩地减少五块多的成本,提高了九十多斤的产量,这一来一去就是几十块的产出差距,在场的兵团领导、农场干部还有外国的农场主们都动心了,罗文华更是当场就下了决定,“李董,既然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实验的证实,那明年.....哦不,从现在开始,咱们就对整个农八师的土地进行测土分析,然后使用订制化肥来施肥吧!”
“这项工作其实比较复杂,不光要检测土壤,还得根据所种农作物的种类给出不同的配方,毕竟小麦、西红柿、棉花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些我们惠农都有准备,等咱们签了合同就马上开始执行!”李未笑眯眯地答应了,农八师可是有几百万亩土地的,一年所需要的化肥都是以万吨为单位计算的,只要能敲定这个单子,就近为他们建一座化肥厂都值得。
“李董,别忘了我们啊!我们也可以先小规模的试用下这项技术!”其它参观者也都心动了,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和惠农敲定合同,但大多都已经答应了试用。
这下化肥厂稳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