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 板上钉钉,就等着尘埃落定了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正文卷097板上钉钉,就等着尘埃落定了牛大姐太能说了,嘴碎的不行,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嘴巴一直在嘚啵嘚。

  面对牛大姐那机关枪扫射一样的唠叨,曹志强一开始还勉强应付,可时间一长就开始头疼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先用尿遁来打断对方的节奏,回来后再借口要写文章搞创作,这才总算避开了牛大姐的持续输出。

  而牛大姐呢,似乎也说累了,看到曹志强全神贯注的低头写东西,也就不再说话,干脆自己织毛衣看报纸。

  俩人就这样坐对桌,各自干各自的,谁也不妨碍。

  至此,曹志强也算明白了,明白为何牛大姐那么能说。

  这里就俩人,她一定是闷坏了。

  然而,我只喜欢嘴炮别人,不喜欢被别人嘴炮啊。

  所以,还是对坐两相忘,各人顾各人吧。

  好吧,此时距离曹志强半夜第一次去周建国警官家那天,已经过去一周了。

  这期间,魏大军的案子基本算是板上钉钉,就等着尘埃落定了。

  因为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加上证据充分,所以审查起诉阶段非常快。

  检察院方面已经在昨天的时候,正式对魏大军等人发起了公诉,把案子正式递交给法院。

  由此,这个案子就正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审判阶段。

  根据国内目前的情况,度过了第二个审查阶段,到了第三个法院审理阶段,案子基本就没啥悬念了。

  因为法院方面很少有驳回检察机关公诉的情况,真有问题,一般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检察院审查阶段就驳回了。

  别说以后,八十年代也这样,刑事诉讼法这时候早就有了,后来只是经过了修正,但大概的三阶段流程,基本没变。

  相反,早期的刑事诉讼法,更注重第一阶段跟第二阶段。

  可以这么说,此时这个案子到了法院之后,这事儿基本就定性了,谁来也不好使,无非是看最后能判多重的问题。

  换言之,到了这个第三阶段,基本就是走个过场了。

  一般来讲,到了法院审理阶段,最多三个月,最快一个月,就可以正式开庭宣判,到那时候,魏大军等人就算是真正落实了。

  当然了,某些特殊情况,也不用一个月,一周就能开庭。

  毕竟是八三年啊,懂的都懂。

  在这之前,曹志强早就去私下问过周建国警官了。

  周建国告诉他,因为最近上面有大人物发了话,风头有变,魏大军这个情况呢,作为一个典型,要从速从重从严,所以检察院给的公诉要求是死刑。

  那最后宣判的时候,如无意外,应该就是死刑。

  这就很好,非常好。

  知道这个消息后,曹志强还特意让周建国把所有参与这个案子的公检法相关人等列个表,他好集体送礼。

  最后一统计,连派出所带市局所有人,还有检察院跟法院那边的人,总共有五百一十五人。

  当然了,这些人中,跟这个案子有关的人很少,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曹志强既然是送礼,当然是一个不拉,而且不能光送具体的相关人士,那样太惹眼,容易算受贿。

  但如果是无偿赠送整个有关部门,这属于个人无偿对公馈赠,那就不一样了。

  于是乎,曹志强使用了加钱大法,跟何雨柱那边又增购了更多的猪肉跟鸡蛋,务必做到公检法方面每人都有。

  等货都准备好,曹志强就让人用大车拉到派出所,连锦旗一起给了派出所。

  至于后续怎么分,都由派出所去分,还签了字,拍了照,这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曹志强也没指望这些东西能起什么大作用,无非就是做个秀,表个姿态,再就是跟有关部门混个好脸而已。

  没错,曹志强大张旗鼓送肉送蛋送锦旗,是有报社杂志报道的。

  北平青年报,就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

  而做了这些事儿,尤其是登了报后,曹志强也无法再继续装病不上班了,只能是择日,也就是今天,来红光机械厂上班。

  毕竟曹志强现在还是红光机械厂的工人,身份档案还在机械厂里,生病住院无所谓,病都好了还长期不来,那就不像话了。

  然后他一来,就直接被安排去红光天地杂志部,来这边坐办公室,当内部编辑了。

  换言之,曹志强以后就不用在车间当工人了,改在这宣传科的杂志部,安心坐办公室玩笔杆子就行。

  红光机械厂不差一个学徒工人,他们更想要名声。

  且不说对自家职工保护不力的问题。

  就说曹志强目前的身份,那也不得了。

  人家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新锐诗人,一首新诗天下知,一本诗集震天下,对待这样的人,要还是当个普通工人,别说外人怎么看,恐怕曹志强自己就得有想法,麻溜的走人了。

  要之前的话,曹志强走了就走了,无所谓。

  可现在,曹志强刚出过被外来流氓打劫跟侵害的事情,新闻热度都还没散呢。

  这要是再传出曹志强出走工厂的事情,那别人只会认为是他们红光机械厂有问题,无法给予曹志强坚定的支持跟保护,寒了工人才子的心,所以人家才出走。

  到那时,厂里其他人不好说,但领导干部的颜面肯定是无光。

  以后要是再来个各单位的领导会餐,大家酒桌上说起来,那从上到下,谁都得掉面子。

  别人掉面子无所谓,但董书记肯定不能掉面子,李厂长也不想没面子,那怎么办,只能把曹志强调去一个清贵的部门,先稳住他再说。

  至于以后,等这阵风头过去,可以再说。

  所以,在红光机械厂的领导看来,曹志强一个诗人不诗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面子。

  只要能保住大家的面子,其他什么都好说。

  从这个角度看,就算曹志强不想来这里,机械厂的领导也会强行把他安排过来,并且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放他走,要不然,对外是不好交代的。

  曹志强也明白这点,毕竟之前的时候,李厂长已经苦口婆心的把事情的利弊都跟他交待明白了。

  李厂长早就跟他讲过留这里面的好处,说过一阵就找个由头,给他办学徒工转正,转正后,就可以借他诗人的由头,用特聘的方式办工转干,保证让他三年之内当干部。

  工转干的名额在董书记那里,只要董书记点头,曹志强的工转干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李厂长还告诉他,他来厂上班,不耽误他写文章,相反,还鼓励曹志强继续写文章,写诗歌,他们厂都是绝对支持。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他人不走,一切好说。

  当然了,如果非要走也行,那得等这阵风头过去再说。

  可如果你非要现在走,那他的档案,厂里是绝对不放的。

  到时候新单位拿不到他的档案,你也没法办交接,无法交接,自然就无法正式去新单位工作。谷韊

  除非你不管个人档案,强行辞职走人,可那种后果嘛,呵呵,就不多说了。

  有利诱有威胁,反正就一个意思——现在不能走!

  你留下来,什么都好说,绝对让你更容易进步。

  你要现在走,就会各种刁难你,让你寸步难行。

  什么?个人档案你一个国企无权扣留?

  呵呵,你以为是二十一世纪呢?

  红光机械厂是垂垂老矣了,但架子还在,就算没法真拿你如何,恶心你总可以。

  对此,曹志强当然是表忠心,说不会走。

  事实也是,他现在还真没想过立刻走人。

  毕竟这是1983年,一个民营企业还不能开办的时代,除非他去干个体户,否则没有大单位护体,真的是挺难办,寸步难行是一点不为过。

  至于去杂志社当编辑,先不说机械厂不放档案,他很难正式去新单位交接的问题,就算能去杂志社当编辑,他也不爱去。

  因为他想当老大,不想给人打工,受人约束。

  总之,在曹志强看来,在跟大领导接触之前,还是要稳一点好,没必要提前把自己的心思透露出来。

  等大领导帮忙了,答应给自己牵线搭桥,让自己开办出版社或者杂志社了,那么以大领导的能量,一个小小的红光机械厂,也不敢拿他如何。

  但这最好是突然袭击,从上到下的来,可不能图一时嘴快,事儿还没办成就说出去,那才是脑残。

  就这样,表现的很上道的曹志强,获得了李厂长的信任,很自然的让他去宣传科找孙科长,再让孙科长带他来红光天地杂志部。

  杂志部是内部说法,其实就是杂志社,或者叫编辑部。

  只不过这是内刊,所以一般来说不能那么叫,就改叫杂志部,属于宣传科管。

  红光机械厂虽然只有八千多人,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里不光有食堂保卫科等工厂必备的部门,还有小学、医务室、电影院、印刷厂、杂志部、文工团等等等等的附属部门。

  可以这么说,一个红光机械厂,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下面的大多数乡镇都要强,甚至都超过很多小县城。

  至少国内此时大多数的乡镇,是没有固定电影院,也没有固定的杂志社跟文工团的。

  但一个小小的红光机械厂,就全都有。

  要不说是京城国企,就是不一样。

  不过,你以为基础设施好,这就是好事儿?

  那也未必。

  说起来,为何红光机械厂年年亏损?

  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附属部门太费钱。

  其实工厂的主体车间,也就是生产部门还是很赚钱的。

  哪怕技术再落后,技工再断层,可毕竟是八三年,工业品稀缺的时代,基本上只要是工业品,现在就不愁卖。

  更何况,现在依旧是计划经济占主体的时代,什么都是定计划看指标,所以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从来都是根据计划来,也从来都不愁卖。

  工业品真正走向价格双轨制,也就是做够计划的,多出的部分可以自己做主,以市场价往外卖的时代,那还得是八四年之后。

  所谓倒腾批文的时代,基本就是指八四年之后。

  可在八四年之前,至少国企都是严格按照计划来,生产多了没用。

  这也是为何车间工人都那么懒散的原因,因为生产多了没奖励,当然没积极性。

  结果就是,企业的计划是一定的,收入是一定的,但就算你不招新人了,原来的老人总要成家立业啊,总有子女亲属啊,这些人总要有工作啊。

  怎么办呢?

  工厂车间的招人指标是死的,那就只能扩展附属部门,通过附属部门来吸纳工人家属。

  所以啊,现在基本所有的国企,都热衷扩充附属部门。

  无他,扩充附属部门,就是给员工福利,到时候不但员工满意,自己也能从中捞好处,大家都满意,何乐而不为。

  至于代价么,自然是财政出了。

  反正钱不够,跟政府要钱就是了。

  人都是好逸恶劳的。

  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当车间当工人多累啊,谁不想去清闲的附属部门喝茶看报纸啊?

  在电影院放放电影,在文工团跳跳舞,在杂志部喝喝茶,不比在车间汗流浃背的干活爽?

  时间一长,附属部门的人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可不就年年支出大过收入嘛。

  当然了,以上那种情况,都是万恶的六七十年代,是特殊情况造成的,已经遭到了彻底的批判。

  改革开放后,上下都讲改革,工厂当然也要改革。

  在大环境没变之前,工厂要改革,只能是小改,也就是开源节流。

  在没法开源之前,工厂只能想办法节流。

  怎么节流呢?

  生产部门无法节流,那就只能从工厂的附属部门想办法。

  目前来说,所谓的节流,就是附属部门也不收人了,哪怕工厂的职工家属也不许进。

  除非特殊情况,比如领导特批。

  就好像曹志强,他就属于情况特殊的特批情况。

  而像是内刊杂志部这样的清贵地方,更是一早就关闭了进人阀门。

  从这个角度看,厂里能让曹志强去杂志部,搞内刊,真的是很照顾他了。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尤其是新闻舆论的压力,曹志强哪怕写诗很出彩,他也不太可能从车间转来这里。

  这年头会写诗的工人多了去,也没几个因为会写诗就立刻调岗位的。

  当然了,那些个会写诗的工人,名气跟影响,都远没有曹志强大就是了。

  然而,当曹志强真的来了红光天地杂志部后,还是为这里的环境感到震惊。

  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个所谓红光天地杂志部,或者叫编辑部,居然是一个养闲人的养老院,还是个爱来不来的,自由度超高的地方。

  这可真是……斯巴拉西!

  7017k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