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3中国海商(盗)

  “林凤的下落,我们也打听到了。”

  就在李锦话音落下时,还在低头看着手里马尼拉城防图的邓子龙猛然抬头看向他,不确定的问道:“你说什么?”

  “邓将军,林凤的下落,我们在马尼拉城打听到了。”

  李锦只好重复一句道。

  “在哪儿?”

  这次听清楚了,邓子龙马上追问道。

  “彭加丝兰海湾。”

  李锦按照习惯,以西班牙人定下的地名,只是简单音译下就告诉了邓子龙,自然是听得邓子龙一头雾水。

  见对方的表情,李锦也知道自己解释不清楚,于是就让陈振龙来说。

  “就是据此地南面,大约百余里处的一个海湾,那里有条河流入海。

  听夷人说,林凤带人在此地筑城,叫什么玳瑁城”

  陈振龙把从马尼拉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邓子龙,随即邓子龙脸上阴晴不定起来。

  这个情报,很重要。

  此时,在陈振龙心中,已经肯定了李锦带来消息的重要性。

  林凤在吕宋岛上占据了一块地盘,只要明军能够占领这里,是不是可以认为那就是属于大明的领土?

  如果说一开始他并不明白此行的意义,但现在当然就不是了。

  魏广德在书信里已经说得明白,想要在吕宋扩地,夺占一块属于大明的飞地,亦如同旧港般。

  此地,最后肯定也会交给南海水师经营,成为水师在南洋的一处重要港口。

  “玳瑁城,呵呵,不错。”

  邓子龙不由得畅快大笑道。

  不过随即,他马上就收起笑容。

  他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李锦能从马尼拉打听到消息,那说明夷人已经知道了林凤的下落。

  “夷人是怎么打算的?”

  于是,邓子龙当即问道。

  “夷人已经召集了五百名士兵,还训练了两千多当地人,准备训练好后就出兵围剿林凤。”

  李锦马上就答道。

  “有没有具体时间。”

  虽然这个问题有些强人所难,但邓子龙还是问道。

  “夷人并没有透露,他告诉我还需要几个月时间的训练。

  不过,在我们返航的路上,看到了夷人训练的藩兵,已经有些样子了。

  我以为,夷人动手的时间不会太久。”

  李锦马上就说道。

  “他们召集了这么多人?”

  听到近三千人的军队,邓子龙不由得皱起眉来。

  “邓将军,其实不必担忧。

  据我所知,他们在马尼拉城里一共就这五百人,进攻林凤,不可能全部都带上,应该是两千多藩兵和两三百夷人组成的军队。

  毕竟,对他们来说,马尼拉城更加重要。”

  李锦开口说道。

  邓子龙闻言点点头,表示了认可。

  他现在需要做两件事儿,一是尽快把消息传回大明,让提督大人得知。

  二就是得想办法阻止夷人占领玳瑁城,最起码要由明军占领这里。

  虽然他只带了十条战船过来,士卒也不多,可这个事儿上,还真不能含糊,必须亮出大明的战力。

  否则,一旦夷人击破玳瑁城,魏阁老筹谋的吕宋攻略就彻底失败了。

  他并不知道,此时为了在京城得到内阁和六部掌部的支持,魏广德私底下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就是为了让他们支持这次军事行动。

  对于魏广德来说,他只要掌握大方向,任手下将官自由发挥,最后能达到他要的结果就好了。

  就在邓子龙思考对策的时候,李锦又凑过来,一脸谄媚的说道:“还有个好消息要让将军得知,我们已经从夷人手里搞到了甘薯藤,据说这东西栽种下去就能活。

  只是我们不知道带回去能不能种活,毕竟这东西以前没种过。”

  “好,很好。”

  这个消息如果在以前,邓子龙一定会很高兴,可是现在他需要思考应该如何应对夷人可能对玳瑁城的进攻,自然就只能先把此事放在脑后。

  “甘薯藤你先带回去,找人种种看,要是能成活,你功劳很大,此事我也会禀报朝廷的。”

  邓子龙只是敷衍了一句,还是在思考玳瑁城的事儿。

  不过话落到李锦耳中可就不同了,他只是以为眼前的邓将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可听他这话,貌似不是这么回事。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此时的邓子龙无心和他说其他。

  好吧,他能理解。

  “你们是打算继续返航还是怎么?”

  好一会儿,邓子龙似乎才想起他们的存在,开口问了句。

  “我们把消息传递过来,自然是要离开了。”

  李锦只好说道。

  “回去好好种甘薯藤,回头会有朝廷的人来找你。”

  邓子龙只是说了句,很快就派人把他们送下船去,任他们返航。

  “东家,貌似邓将军对林凤更有兴趣。”

  回到自家船上,陈振龙才小声说了句。

  离开前,他已经把彭加丝兰海湾的位置详细告诉了明军,按照他的法子应该能很快找到地方才是。

  “算了,别管这些,我们还是尽快会月港吧。”

  李锦回头看了眼逐渐远去的水师战船,说了句。

  很快,两条大福船就挂起风帆,借着风力向大明驶去。

  而此时的邓子龙座船上,他已经召集了手下将官,研究该采取何种行动。

  毕竟,他们擅自行动的话,必须一并和情报送回,让水师提督俞大猷得知。

  “回大明搬兵已经来不及了,不如直接联系吕宋岛上那些部族首领,让他们召集军队随我们作战。”

  有将官说道:‘我记得,用我们的印信,是可以从朝贡国调动一些兵马的。’

  听到他的话,邓子龙低头略微思索就轻轻摇头。

  此时明朝在传统朝贡范围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条件允许下,即便是哨官这种下级武官,也可以手持印信,在朝贡国家中调集军队。

  不过,这个印信,可不是说的他们身上的那些证明武官身份的东西,如令牌好印信一类的东西,而是军令旗牌,也就是调动军队,需要有军令和调兵令牌,也就是过去所谓的虎符。

  虎符是我国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兵符,因其形似老虎而得名。

  虎符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右半由朝廷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两半相合,方能调兵。

  不过到了大明,已经不讲虎符了,而是凭兵部行文和将官令牌调兵。

  如果是在边镇调兵,则需要兵部公文和总兵官的令牌,而在内地行省,只是都指挥使大人的调兵令。

  这样的调兵令牌,其实俞大猷手里也有,他的职位可是和都指挥使平级,不受东南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

  只是可惜,他们出来可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儿,自然不会把调兵令牌交给他。

  “大人,要不就用我们的印信试试?

  这吕宋所谓的王,都多少年没去过大明,想来对大明给他们立下的规矩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虽然我们如此行事逾矩,可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否则,单凭我们这几条船,根本不可能剿灭林凤集团,攻占玳瑁城。”

  另一个将官开口说道。

  先前,邓子龙已经把他的意思都告诉了手下众将,他们也知道需要由大明攻占玳瑁城。

  虽然不知道这背后有京城那边的操作,只以为是俞大猷的意思,毕竟剿灭林凤海盗集团的功劳可不小。

  他们作为军人,自然也是想要立功获赏的,自然要想法设法完成任务。

  虽然他们这里有十条战船,但是其中一条蜈蚣船是作为传信工具,联络信息用的。

  这边一旦定下来方案,蜈蚣船马上就要起航返回大明,把这里发生的事儿禀报俞大猷得知。

  所以,实际上他们能留下来的战船,也只有九条。

  至于为什么不考虑征用李锦的两条商船,还是算了吧,他们船上几乎就没多少武备,水手也不过百人,留下对战事没有什么意义。

  甚至,为了防备,还要分出人手盯住他们。

  对于海商,特别是那些水手,大明水师是时刻保持着警惕的。

  要知道,大部分船民,当初其实或多或少都参与过倭寇团伙,谁知道其中哪些人和林凤海盗集团有联系。

  到时候要是背后捅上一刀,貌似更危险。

  而且,邓子龙其实也收到过消息,那就是海上多少还是和海盗有联系,毕竟他们要跑船,难免不和海盗遭遇。

  若是一直给人送买路钱,念及细水长流,海盗一般也不会打劫送钱的海商。

  毕竟一旦动手,那就是要死人的。

  能白得物资和银子,谁又愿意拼着身家性命去博这一下。

  这也成为大明所有海商内部的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交好那些海盗,按时交上买路钱,生意才能做得好,财源广进。

  而这样的潜规则,一直持续到明末。

  应该说,虽然嘉靖朝的海盗,或者说倭寇很猖獗,但是其实力,终究还是比不过明末大海盗郑芝龙的。

  在崇祯元年九月,感受到明朝朝廷的一番诚意后,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归顺了明朝中央政府,诏授为福建巡抚熊文灿手下的“五虎游击将军“。

  于是,郑芝龙坐镇闽海,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时,所率部众就达三万余人,各类战船千余艘。

  别以为汪直、徐海这些大倭寇实力是不是比郑芝龙还强大,都有好几万人的规模,这个数字其实是虚的。

  因为,十万之众的数字,包含不少依附在他们羽翼下的倭寇团伙,他们名义上听从命令,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各自为政。

  而其中实力最强大的倭寇也就是汪直,手下真正的嫡系也不过三万人,和郑芝龙实力在伯仲之间。

  不过,郑芝龙的舰队战斗力更强。

  都知道,倭寇擅长陆战而不擅长海战,汪直、徐海肆掠的时候,正是东南沿海海防空虚的时候。

  若是当时俞大猷能够整顿浙江卫所水师,御倭寇于海上,倭乱也未必会那样蔓延整个大明沿海。

  而郑芝龙的时代,其部下已经彻底蜕变成海盗集团,强于海战,陆战对上疲弱的卫所兵,战力也是不俗,但也就那样。

  所以,郑成功那会儿,带着数万军队,依旧被满汉八旗轻易击败。

  也就是仗着战船炮火的犀利,才能让郑家偏安一隅,勉强守住台湾。

  至于收复台湾,好吧,那是因为破釜沉舟没了退路,二就是岛上荷兰人太少,在那个信息传递慢和交通限制的年代,慢慢磨死他们。

  而郑家能打造出这样的海盗集团,靠的可不是自己走私经商赚取财富,也包括其他海商送上的买路钱。

  要知道,那时候郑芝龙给每条海船开出的保护费高达三千两银子,只要给银子,就可以获得他的令旗。

  有了令旗,商船就可以横行在东亚海域而不用担心被海盗打劫。

  甚至,就连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了商船在东亚海面上的平安,也得掏银子从郑芝龙手里买令旗。

  有了大笔银钱的收入,让郑家在明末成为东南沿海当之无愧的第一家族,靠的可不是明廷封的官职,而是手下已经膨胀到十万规模的水师船队。

  而获得这一切的根源,则是史书上记载很少的料罗湾海战。

  此战,郑芝龙指挥手下几乎所有重炮战船和明廷福建水师参战,而对手则是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舰队和刘香海盗集团。

  料罗湾海战是一次明朝对荷兰殖民者的自卫反击战争,郑芝龙广泛吸取西方海军的先进经验与技术,组建强大的水师,首开东方国家在海战中击败西方殖民国家的先例。

  而对比于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指挥料罗湾海战的郑芝龙及其郑氏家族正是中国海商势力的代表,海盗出身的他们拥有独立的军队和独立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直接在海洋上与西方殖民势力交锋。

  他们的发迹历史,恰恰是西方无数海商势力发迹历史在中国的翻版,从某种意义上说,郑氏舰队的壮大以及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打击,是中国人跳出大陆思维,开拓万里海疆的开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隆万盛世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