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一直存在

  旧港宣慰司,为明朝行政建置,治所位于后世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明成祖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海外华商施进卿协助郑和舰队航行,期间也参与平定陈祖义的海盗军团,之后施进卿派遣女婿前往大明朝见成祖。

  为了嘉奖施进卿的“忠义之举”,成祖赐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

  旧港宣慰司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朝廷对汉人穆斯林直接赐封爵位,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在海外的“飞地”管辖。

  明朝水师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刺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是郑和下西洋的一次重大成果。

  旧港宣慰司所在的苏门答腊岛是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西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岛屿,也是印度尼西亚所独立拥有的最大的岛屿。

  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岛四个主要岛屿之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中国南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北面为安达曼群岛。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主要由两个部份组成,包括西部巴里散山脉和东部的低地平原。

  选择旧港驻地,应该说是郑和一次非常明智的选择,此地扼守马六甲海峡,可以有效控制东西两洋的交通。

  只可惜,随着明朝国力衰弱,特别是郑和在返航途中去世,大明的官方远洋船队从此消失。

  明朝终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传统看法是糜费国库,加重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但也有专家认为,郑和船队垄断了海外贸易,遭到一部分官员和商人的联合封杀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打下的旧港宣慰司在失去明朝这个靠山,生存变得艰难起来,满者伯夷王国的野心愈发暴露。

  又经过十数年的斗争,面对咄咄逼人的满者伯夷王国,第二任旧港宣慰使施二姐不得不顺应现实,接受满者伯夷的完全统治,意味着旧港宣慰司走到了终点。

  自旧港宣慰司建立到消失,前后不过三十三年。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旧港宣慰司的由来。

  “宣尉司”是金朝开始出现的,大规模普及则要到元朝。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行政结构与唐宋有很大不同,在地方行政设置上,“行省”与“州”之间多了一个“宣慰司”。

  元朝一共设立了六十个宣慰司,每个宣慰司下辖几个州,主要起到联结、沟通上下两级行政单位的作用,似乎有点像“传声筒”,本身并不具备完整的行政职能,而且名字大多比较冗长,比如“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广西西两江道宣慰司”。

  明朝取代元朝后,地方行政设置又一次发生大变更,“行省”变成“布政司”、“州”变成“府”,内地的宣慰司全部撤销,只在西南边陲予以保留,朱元璋和朱棣都设立过多个宣慰司。

  其实宣慰司并不是一个固定称谓,明朝史书也有“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等名称,它们的实际职能基本相同。

  从“宣慰”两字可以看出,宣慰司的职责是代表皇帝及朝廷传达政令、抚慰百姓。

  明朝后来将这些宣慰司整合为“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六慰”指是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大甸、孟养、老挝,六个宣慰司。

  “三宣六慰”全部位于明朝西南陆地边疆,对巩固边陲安全及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而远在南洋之滨的旧港宣慰司,体现出来的则是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经略海外的巅峰时刻。

  以爪哇岛为核心的满者伯夷王国打败了元朝后信心大振,不断攻击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王国残余势力,最终在1397年将其彻底灭亡。

  不过,满者伯夷王国没有在苏门答腊岛建立起稳固统治,岛上陷入一片混乱,当地华人纷纷涌向旧港避难。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更多华人下南洋,使旧港等地的华人数量大增,一些华人武装力量趁势而起。

  他们亦商亦盗,拥有不弱的海上武力,实际控制着旧港,与满者伯夷王国时和时战,与独立王国无异,最多表面称一下臣。

  随着大批阿拉伯商人和移民来到印尼群岛,伊斯兰教开始传播开来,以商业为主的旧港华人受到了影响,旧港一支华人武装力量的首领施进卿就是穆斯林。

  在永乐皇帝朱棣的治理下,明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期。

  永乐三年,为了向海外万邦宣示大明已经取代蒙元成为中华正朔,以及弘扬大明的繁荣昌盛,朱棣派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

  这里的“西洋”是指“南洋”以西,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洋。

  郑和的船队有二百多艘船只,不仅配备了两万余名水手和士兵,还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用来赏赐和贸易,从南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珍稀木材、金银等贵重物品,同样充实了明朝国库,获利颇丰。

  庞大的财富,也吸引了无数双贪婪的眼睛。

  盘踞旧港的陈祖义,得知郑和船队载有大量从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决定在船队返航途中予以截夺。

  他的计划是先向郑和诈降,然后趁明军放松戒备之际发动突袭。

  陈祖义的阴谋被另一支华人武装首领施进卿发现,施进卿是生于海外的二代华人,信仰伊斯兰教,而郑和算也是穆斯林,宗教信仰的一致让两人关系颇好。

  于是,一心向着大明的施进卿,悄悄把陈祖义的偷袭计划告诉了郑和。

  郑和曾经追随朱棣征战沙场,见惯了阴谋和厮杀,很早就洞察到陈祖义的伎俩,现在又有施进卿作为内应,轻松消灭陈祖义这股海盗,将其生擒押回京师处刑,解除了下西洋路上的一大威胁。

  消灭陈祖义势力,施进卿成为旧港的实际统治者后,派人入京觐见,向永乐皇帝朱棣表明忠心。

  于是在永乐五年,朱棣下旨设立旧港宣慰司,任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赐予金印和官服,旧港宣慰司归入明朝版图。

  旧港宣慰司周围群狼环伺,也就是有明朝这个靠山才获得在南洋安稳的安稳日子。

  旧港宣慰司到底算不算明朝领土,这一点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明朝没有向旧港派遣官员和驻军,也不收税,比元朝对满者伯夷王国的短暂统治还要薄弱,元朝至少向爪洼岛上派驻过官吏和军队。

  而且旧港宣慰司与明朝之间的联系,仅限于几次进贡,地位与藩属国差不多。

  此外,施进卿同时也向满者伯夷王国称臣进贡,以维持和平关系。

  在魏广德眼中,旧港宣慰司算不算大明领土其实不重要,只要大明的皇帝和内阁认为是,那就一定是,不是也是。

  以往魏广德没敢对海外土地打主意,那是因为他深知此时大明军力孱弱,对外发动战争很难获得胜利。

  即便取胜,也会是惨胜,实在得不偿失。

  可是看到戚继光训练的蓟镇军以后,魏广德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等几年辽东攻略成功实施,让戚继光接任李成梁辽东总兵官一职后,就让他在辽东重建这么一支军队。

  三万人规模的军团,届时大明就有出兵的底气。

  一个军团向海外出击,一个军团留在蓟镇拱卫京畿,貌似就稳妥了。

  而这几年的时间,还得抓紧找工部解决舰船问题,需要大船,可以一次性搭载更多的军队。

  别的地方暂且不提,一路先去旧港,恢复朝廷对旧港的统治,然后就是搞清楚欧洲人在南洋的势力范围,再徐徐图之。

  至于张居正会不会答应,还有宫里的态度,魏广德其实心中已经有底。

  虽然旧港宣慰司早就不存在了,可是朝廷从未下达过撤销宣慰司的旨意。

  换句话说,虽然朝廷一直没有对旧港宣慰使进行过封赐,可是这个衙门,这个官职依旧存在。

  正好,船队南下就以旧港宣慰司久不见进京觐见的理由,不管现在那里谁说了算,都是个发兵的依据。

  因为朝廷从未向旧港派出过官员和驻军,而是由当地华人自治,所以朝廷放弃旧港时也没有行文,否则就要派出舰船南下接人。

  也是亏得他记忆超好,还记得自己确实没有看到过朝廷撤销旧港宣慰司的文书。

  不过魏广德还是打定主意,回去查一查。

  只要确认此事,也是可以拿出来的理由,想来只要说服张居正,宫里的态度就不重要了。

  不过最麻烦的还是银子。

  再次筹集银两建造大船下南洋,户部怕是不会愿意提供财政支持,一切只能是工部出力。

  还好的就是之前已备倭的名义行文江南沿海各省为水师船队造船提供一部分资金,到时候也可以直接把这批银子转过来,可以分担一部分工部的压力。

  另外在这里,不是还有兵部尚书谭纶吗?

  组建下南洋的水师,兵部难道就一毛不拔。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看向谭纶。

  “善贷,你看我干嘛?”

  被魏广德这么盯了一眼,谭纶本能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劲。

  刚才魏广德提到旧港宣慰司,谭纶也在脑海中回忆看到过的记载。

  不过他还真不熟悉,毕竟大明已经多少年没有人提到这个衙门了,只是在兵部一些文献中偶有提及。

  但是谭纶也知道,这个旧港宣慰司在南洋,距粤省数千里之遥,之后因为郑和船队不再南下,也就断了和他们的联系。

  魏广德提及这里,谭纶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打着旧港宣慰司的名义派船南下,张居正还真很难拒绝。

  都断绝联系这么多年了,难道不该派人去看看,不管怎么说都是永乐皇帝颁赐过金印、官服的。

  只是,对普通人来说,魏广德可以这么说,可是朝廷处事,要一板一眼,做事务求稳妥。

  魏广德的理由看似合理,但毕竟大明很长一段时间里,早已把这个旧港宣慰司遗忘。

  就在刚才,谭纶已经想到他在兵部看到过的《皇明舆地之图》,就没有旧港宣慰司的标注,甚至老挝、缅甸等六个宣慰司都没有提及,最西就只到滇西一带。

  《皇明舆地之图》也是明朝的官方地图,是嘉靖年间所绘制的疆域全图。

  该地图上虽然没有留下分省地图,不过在地图的下方标记明朝的管辖范围,包括“两京十三省”以及每个省管辖的府州、宣慰司等土司等下级行政区。

  “我在想,工部出部分银子,沿海行省也出一部分,你兵部是不是也该资助一些。”

  魏广德开口说道。

  “善贷,还是先把朝廷上的人说服再说吧,你看过《皇明舆地之图》吗?”

  谭纶开口说道。

  先前是没有想到,现在想到了,就得早点告诉魏广德,免得被人指出了,打他个措手不及。

  “皇明舆地之图?”

  听到谭纶提到地图,魏广德思索片刻,随即就摇摇头。

  “那是嘉靖年间绘制我大明疆域图,虽不详细,却把朝廷管辖的省、府、州及各宣慰司列出,其中并没有旧港宣慰司。”

  谭纶开口说道。

  “这是哪个衙门所绘制?”

  魏广德又想了想,确认自己没见过这个地图,于是开口问道。

  “这得回去查查,或许是兵部,亦或者是内廷所绘制,宫里和兵部倒是有留存。”

  谭纶说道。

  “我把翰林院和礼部所藏文献大多看过,确实没见过这份地图。”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这也说得通,这类舆图一般只会在宫里和兵部留存,其他衙门是不会有的,你没见过也属实正常。

  不过这份舆图上没有记载旧港宣慰司,就说明在嘉靖朝已经没有把旧港纳入大明。”

  谭纶提醒一句。

  “不管他,只要找不到撤销旧港宣慰司的旨意,那它就一直存在。”

  魏广德不想考虑这些细枝末节,向南洋扩张地盘,为大明之后的小冰河期做准备,储备获得粮食的地方,谁他妈还管有没有道理。

  魏广德之前已经回忆起“明末小冰河”的词语,知道明末因为天灾导致民变。

  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粮食问题,也只有向南洋出手,从热带地区获得食物。

  其实这也是魏广德历史知识不足,因为明朝的粮荒其实是在北方,南方影响较小。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隆万盛世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