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公审

  第859章948公审

  “啪嗒。”

  随着摇晃的加速,一支竹签跳出签筒掉到书案上。

  张居正放下签筒,伸手捡起那只竹签,细看上面的签文。

  “庚庚中平苏琼下泪”

  张居正看到签文眉头微皱,随即继续看下去。

  “才发君心天已知,何须问我决狐疑,愿子改图从孝悌,不愁家室不相宜”

  视线只是快速扫了一遍签文,就看向后面的圣意。

  到最后,张居正的目光牢牢落在圣意的最后几个字上面。

  “.能改过、事皆宜。”

  张居正对杂书也是熟读,看完签文和圣意后,他其实已经知道这签的意思。

  这签的解曰:此签好善有好报。作恶有恶报。示人早知警悟。现在所谋不善。天神早已洞照。自是必不可行。何须启问。唯有改悔前过。力从孝悌上起见。自有家室和平之乐。趋吉避凶。唯人自择。可不悟乎。

  如果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在发心动念之时,老天就都已知道了,既然是不好的坏心眼,又何必再问神佛解决心中的疑虑,其实自己的内心相当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只要改过向善,将心中的坏念头一并清除,希望能从孝悌开始做起,孝顺父母、友爱手足,是最基本的孝悌之道,只要做到孝悌,则不必担忧家中无法和乐,自然而然地家业平安快乐,有道是家和万事兴。

  如果不改除心中的坏念头,厄运则随时而至。

  张居正口中默默念道:“所谋未善、何必祷神、当决于理、改过自新。但能孝友、奉亲事君、和气生福、家道回春。”

  这是他对这道签文的理解,恰逢其实出现在他心里,不自觉就念叨出来。

  不经意侧头看向高高在上的关帝像,张居正心中也终于做出了决定。

  出了关帝庙,张居正回到府中就给冯保写了一张条子,派人送给冯保。

  冯保对张居正明确拒绝插手王大臣案很是无奈,但也无可奈何。

  张居正需要他,而他其实也需要张居正,二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不过,张居正和高拱的关系也是真的不对付,他不想快刀斩乱麻结束这个案子。

  锦衣缇骑去了新郑,正好给高拱添堵,他还是很乐意看到高拱不顺的。

  而当晚,杨博和葛守礼因为白日在内阁没有说动张居正的缘故,所以晚上两人不约而同前来张府,希望再努力一次,说服张居正帮助高拱洗脱嫌疑。

  在张府门前相遇,两人短暂寒暄后就知道各自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

  虽然葛守礼也很奇怪杨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帮助高拱,但既然大家目的一致,那就是同志,所以一起联袂而入张府。

  张府花厅,杨博还在不厌其烦对张居正说道:“高拱是前任首辅,你何必与他搞的如此?”

  “叔大,此事不能再继续了,民间传言甚嚣尘上,对朝廷威严影响太大。

  你应该启奏,请宫里停止由东厂调查,而是交由刑部,查清此案来龙去脉才是。

  都察院也会全力配合刑部查清此案,如此才是正事。”

  葛守礼也开口说道:“我对你,对高公都没有成见,但此案涉及陛下和前首辅,理应由刑部调查,而绝对不是让东厂肆意妄为。”

  听到二人不断相逼,张居正这会儿出奇的愤怒,瞪着双眼怒视二人道:“二公说我对高公有成见耶?”

  杨博马上说道:“不敢如此,但是除了,无人能有回天术,因为你是首辅,宫里的意思,只有你能发表意见。”

  别看内阁有魏广德、吕调阳这些所谓的次辅、辅臣,但真正能够封驳圣旨的,也唯有首辅才有这样的权利。

  别的阁臣可以反对,但却不能封驳,必须得到首辅支持。

  “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实在是东厂现在掌握了王大臣的口供,正在顺藤摸瓜寻找高府之人,完成最后的环节。

  有脏有证,我如何反对?我是真的无能为力。”

  张居正依旧选择拖延,虽然他不打算帮助冯保,可也不会帮助高拱,让他们去斗。

  只是他想看戏,偏偏杨博和葛守礼要来纠缠于他。

  至于他们说的外界传言,张居正当然也知道,但他不觉得此事有什么。

  等结案后,传言自灭。

  这次的劝说,因为张居正的坚持,杨博和葛守礼依旧无功而返。

  不过两人不断找张居正,消息传出后,多少还是让外界对张居正对此案的态度有了诸多揣测。

  东厂大堂,正屋中间挂着威严的岳飞画像,画像下方摆放着一张官帽椅,冯保此时就端坐在上面。

  “确定那两个人就是高府的?”

  “厂公,已经确认了,我找了三拨探子去看。”

  “人住在哪儿?”

  “崇文门外一间客栈,位置也很偏僻,正适合抓人。”

  “派出好手去办吧,我只要口供。”

  “是。”

  “对了,知道他们是进京城干什么的吗?”

  “经查,他们到了京城后,先后向吏部尚书杨博、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还有内阁辅臣吕调阳府上投书,书信内容暂时还没查到,不过.”

  “不过什么?”

  “杨、葛二位大人今日一早就去了内阁找首辅大人,晚间又一起进了张府。”

  对话的,正是冯保和徐爵,而他们口中要抓的人,自然就是高拱派来送信的家丁。

  他们进城不久就被锦衣卫密探发现,进而知会了东厂,随即东厂就开始对他们的行踪进行调查。

  此时的冯保想到先前看到的,张居正派人送来的字条,心中就是怒不可遏。

  他知道,张居正的态度,肯定就是受了杨博、葛守礼的游说。

  “杨博,葛守礼,好得很。”

  冯保只是阴森森的说了句,随即就对徐爵挥挥手,“去吧,干的漂亮点。”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京师内城崇文门就被人悄悄打开,一队番子从外城进入内城,直接就去了北镇抚司。

  夜晚京城宵禁,可是对于坐地户,厂卫那是手眼通天。

  虽然夜禁后,没有皇帝旨意是绝对不该开城门的,但是城门军中也有厂卫的人,所以提供便利是真的不要太轻松。

  厂卫也就是凭着这个无孔不入的网络,监视着京城内外大小事儿。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徐爵的口供终于是送到冯保手中,他如获至宝,当即夸奖两句,就急匆匆往慈庆宫跑去。

  “娘娘,和王大臣勾接的高府家人已经抓住,经过审讯对此事供认不讳。”

  说着,冯保就把刚拿到的供词交了上去。

  “从现在来看,高拱买凶行刺陛下已经确凿无疑,还请娘娘下旨,将高拱抓回京城问罪,还有其亲族,也应该收监。

  此事,厂卫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若是娘娘不放心,此事奴才可以亲自跑一趟,绝对不会出岔子。”

  陈太后接过冯保递来的供词看完,没有说话就递给了身旁的李太后。

  如果说从一开始,陈太后和李太后都因为冯保那份口供对高拱恨之入骨的话,那么经过这么些日子,她们多少也听到了外面的传言,也变得不再那么坚决。

  而且,她们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下旨锦衣卫捉拿高拱的政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由不得她们不三思而行。

  “姐姐,你看这事儿.”

  李太后看完口供,和之前所看王大臣口供严丝合缝,不免信了三分。

  “人证物证俱全,可以审结,只是.”

  陈太后想到外界传言,又想起当初魏广德、张居正所提出三司会审之事。

  不过确实,大明朝涉及皇帝的案子,似乎还从没有经过外廷的,都是厂卫奉旨而行。

  现在冯保已经递交了厂卫搜集的人证物证,似乎高拱参与行刺证据确凿。

  先前冯保也说了,此事厂卫就可处理,没必要让外廷参与。

  毕竟冯保拿来的供词里也写了,高拱是因为他被罢官而迁怒皇帝和两宫,进而做出买凶行刺之事。

  这事儿要是交给外廷审理,多少会对她们有负面的影响。

  厂卫办案,她不反对,可也担心旨意下去后,会在内阁那边被拦住。

  那么,势必要出中旨,甚至有可能因此引发一场朝堂震荡。

  对现在的陈太后来说,保持朝堂稳定才是当务之急。

  她对皇权没有丝毫想法,只想着把万历皇帝朱翊钧抚养长大,等他亲政了,先帝对她的托付也就完成了,她就可以心安理得下去见先帝。

  内心纠结的时候,就听到李太后问道:“姐姐是否因为之前内阁的奏陈?”

  李太后是有些手段的,以前都是用在后宫,可是她的政治敏感度也是很高的。

  虽然她对朝政也没有兴趣,可和陈太后的想法一样,那就是保证皇权顺利交接到儿子朱翊钧手里才是她最关心的事儿,其他都可以放到一边。

  “要不要让内阁来,当面商议下?”

  李太后提议道。

  “那就让张居正、魏广德来吧,吕调阳留在内阁处理公务。”

  陈太后稍微犹豫就决定道。

  下面的冯保闻言心中大急,急忙说道:“娘娘,此事事关皇爷和娘娘,应按祖宗规矩,由厂卫执行。

  若是三堂会审,势必会传开,说不得会闹出幺蛾子,惹皇家笑柄。

  这也是前朝凡事涉皇家,都由厂卫负责侦缉,绝不会对外透露分毫。”

  “此事不同,涉案的乃是前首辅,天下官员都看着,若是处理不好,会引发朝堂动荡。”

  陈太后已经做出了决定,在脸面和朝堂稳定方面,她最终还是选择稳定。

  “结案后,谁还敢乱嚼舌根子,你们厂卫都是摆设吗?”

  李太后也发话道。

  面对如此场面,冯保不敢再多言。

  很快,就有一个小侍飞跑着出了慈庆宫,径直冲到内阁传旨。

  等张居正和魏广德匆匆赶到慈庆宫,也从陈太后那里看到了冯保送来的高府家人的口供。

  张居正看到口供,心中是有些窃喜的。

  别管这些口供真假,既然东厂已经完善了证据,现在人证物证俱全,高拱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

  他不参与冯保的阴谋,还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处理此案,挽回近日流失的威望。

  都有了证据,还担心什么?

  虽然自己内心依旧不信高拱会这么做,但冯保递了刀子,那就随他折腾。

  而魏广德看完口供后只是微微皱眉。

  其实冯保这些动作他也在意料之中,如果一开始冯保不懂,这么多天下来,也应该有人教他了。

  高拱的事儿,只要是公审,证据真假其实并不重要。

  高拱,也就是会谋小利,嫉贤妒能,给他长长记性也好。

  “二位阁老都是先帝选定的顾命大臣,此事牵涉到高拱,二位阁老认为该如何定夺?”

  陈太后直截了当把叫他们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如果他们说厂卫直接处理,那就按他们的意思办。

  至于还是提议之前的意见,三堂会审,也随他去吧。

  “此事非同小可,人证物证俱全,我认为可以三堂会审,确认证据无误,既可以下旨拿问。”

  张居正做为首辅,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只要过刑部的堂,朝堂上没人对这些证据有质疑,高拱的罪就算定下来了,后面就是厂卫熟悉的活儿,朝廷自然不会再去管。

  毕竟是刺王杀驾的钦案,高拱就不必再过堂,直接定罪就行。

  实际上,在张居正看来,有了这些供词和证物,也可以堵住杨博他们的嘴巴,他根本就没想到过东厂手里的人还敢翻供反悔的。

  不过,这样的观点如果用到正常人身上,自然不会犯如此过错,可要是个没什么头脑的莽夫,可就未必了。

  至于魏广德,不想多言,在张居正说完后当即表示附议。

  “如此,就按照张阁老所言,此事会审,一旦确定内阁即刻拟旨抓人逮问。”

  陈太后也满意了,只审在京城的涉案人,一旦审定就直接给高拱定罪,皇家的脸面也不会丢太多。

  毕竟高拱不是普通人,要是真送上大堂公审,朝廷和皇家脸面都不会好看。

  就算是九泉下的先帝,怕也要背上个识人不明的笑料。

  隆庆皇帝的口碑,在民间已经两次选秀,已经是很不好了。

  “冯保,此事你负责配合,务必做好此事。”

  陈太后最后吩咐道。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隆万盛世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