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447火器
宣府巡抚迟凤翔和总兵李贤之间有隙,马芳在书信里提到过,不过没想到李贤玩的这么大,直接把迟凤翔弄到京城大牢里来了。
魏广德毕竟是装出的焦急之色,自然瞒不过张居正。
收起笑容,张居正说道:“看来善贷是看穿了,也是,以善贷的聪明不难想到。”
“叔大兄,别卖关子了,给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魏广德笑着问道。
“这次,是李贤和迟凤翔在赏银发下去后可能没谈好,闹得很厉害,也不知道李贤怎么想的,居然发动京城的关系弹劾迟凤翔。
这不,迟凤翔进大牢,不过他也不会好过。”
张居正淡淡说道。
魏广德点点头,和他猜想差不多,只是有些好奇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于是好奇问道:“那最后怎么说?”
“迟凤翔等两天就会出来,李贤也不可能继续留在宣府任总兵,听我老师的意思,似乎陛下有意让马芳出任宣府总兵官一职。”
张居正笑道,这应该才是今早找他的主要目的,
魏广德这时候也眉开眼笑起来,谁能想到,两个大员打架,最后便宜了马芳。
“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
两人说笑着走进王府里面。
不多时,这个消息就传进了裕王耳中,其实主要还是张居正和魏广德都没有隐瞒的意思。
徐阶告诉张居正,自然消息很可靠。
两人说说笑笑进去,遇上先到的殷士谵,好奇追问下自然就传开了,连裕王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然,这个传开也仅仅是局限在裕王府里。
迟凤翔和李贤的争斗,在文官集团看来就是文武之争,迟凤翔虽然背后没有大佬,可是站的却是整个文官集团,自然不会有事。
那些弹劾的贪污和酷吏罪证,就算真有在文官和稀泥中也会变成子虚乌有。
而李贤那边,虽然貌似得罪了文官集团,似乎变得岌岌可危,可人家是武将,只要皇帝不发话,兵部也不好动,而且李贤也不算默默无闻之人,背后是勋贵集团,虽然是已经落魄的勋贵。
嘉靖十一年,嘉靖皇帝突发奇想,把已经被明成祖削爵的曹国公后人找出来,从中选择李性封为初代临淮侯,现任的临淮侯是操江提督李庭竹。
至于这李贤,也是李文忠的后人,只不过是旁支,自然没有承袭到爵位,不过也算是勋贵中一员。
事情曝光后,内阁和查案的刑部自然是替迟凤翔说话,而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容等自然也是赶紧去西苑觐见嘉靖皇帝为李贤站台。
两边角力之下,事件自然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迟凤翔无罪释放等待新的职位任命,而李贤则调离宣府回京。
不久,西苑就接连传出三道圣旨,迟凤翔获释,回吏部待命;命协守宣府副总兵左都督马芳充本处镇守总兵官;命宣府总兵都督佥事李贤佥书中军都督府府事。
魏广德倒是好奇裕王在这件事儿上的立场,找到单独和裕王在一起的机会,一番旁敲侧击下才明白勋贵在皇家眼中的地位依旧稳固。
是的,裕王也不觉得嘉靖皇帝的处理有失妥当,最起码不会重罚勋贵,能够叱责就算是很重的处理了。
勋贵即便已经无力在朝堂上和文官集团争斗,但是皇家依旧选择扶持勋贵子弟,放出宦官,那是迫不得已最后的选择。
一切,都是为了皇权稳固。
到这个时候,魏广德也才明白,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凭实力在朝堂站稳脚跟,现在想来,嘉靖皇帝看重提拔魏广德,说不得还是看重他魏国公府姑爷的身份。
当然,魏广德能想到这里,还是裕王提点的结果,裕王不点出他媳妇出自魏国公府,魏广德根本就意识不到这点。
“大明勋贵与国同休,只要不是谋逆,自然一切皆可赦免。”
裕王笑着对魏广德说道。
话虽如此,魏广德也清楚,其实一切都在帝心。
大明到现在,有多少勋贵被治罪,那些都是谋逆吗?
当然不是,其实全看皇帝的心情。
“对了善贷,我记得你当初说你父亲和兄长的军中大量装备鸟铳和佛朗机炮,火器真的比刀枪厉害吗?”
兴许是最近大明帝国南北同时交战,裕王对军事也逐渐上心,这时候想起当初魏广德说起参与过的战事,裕王好奇问道。
魏广德想想就答道:“太祖时期就大规模制造装备火器,成祖时期更是创建专以火器为主的神机营,由此可见,我大明立国之中,火器就已经在军中大量使用。
至于殿下所提到的两种火器,据善贷所知,皆来自西夷诸国,其中佛朗机炮更是与佛朗机人交易中获得,两种火器都犀利异常。”
魏广德答道。
“比我大明原有火器如何?”
裕王皱眉问道,似乎因为魏广德所说,这么犀利的武器全部来自海外让裕王产生了一较长短的心思。
“殿下,听说现在兵仗局和兵器局生产的火器,主要就是鸟铳和佛朗机炮,剩下的也就是三眼铳等火器。”
魏广德没有正面回答裕王的问题,而是陈述他听说的消息。
裕王当然明白魏广德话里的意思,明军原先的火器不如别人,所以现在都改生产西夷火器了。
“和我说说,这鸟铳和佛朗机炮到底有多厉害?”
裕王这会儿更加好奇起来,于是顺着火器继续问下去。
“这鸟铳管长,铳口小,发射铅子可以打出百步伤人,鸟铳的发火装置很有意思,是夹着一根火绳,击发时点燃的火绳引燃药池中火药打出铅子,听说就是因为这枪机似鸟嘴,所以被叫做鸟铳。
另外这鸟铳有握把和照门,可以让士卒进行瞄准,有经验的士卒可以做到十中八九,精度非常高。
缺点当然也有,这也是火器的通病,那就是发射后装弹比较费时,远不如弓弩来的快。”
魏广德简单说了下鸟铳,接着又说起佛朗机炮,这东西他在九江卫和宣府的时候见过,所以也能在裕王面前说道说道。
“这佛朗机炮其实不如我大明原先装备的将军炮,不过他优点很明显,就是发射速度可以很快,几乎五倍于将军炮。
能打这么快,奥秘还是在他的子炮上”
魏广德又把佛朗机炮的厉害给裕王说了一遍。
说实话,佛朗机炮的设计确实巧妙,给裕王讲解透其中的奥秘后,裕王也算是大开眼界了,在心里也有些赞叹西夷人还真会弄,居然还能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另外,我当初在宣府的时候,还看到过一种叫做百出佛朗机的火器,一种缩小的单兵使用佛朗机炮,因为子炮的原因,可以短时间内射出大量铅子杀敌,就是那玩意制造据说比较麻烦,而且威力小,所以边军更喜欢大些的佛朗机炮。
不过这百出佛朗机可以让骑兵使用,和鞑子骑兵交战也是一件利器,只要被一炮打中,基本就丧失再战之力。”
魏广德把自己见到过的明军在这一时期使用的火器给裕王说了下,裕王也是听得饶有兴致。
“边镇,装备的火器多吗?”
咂咂嘴,裕王有些意犹未尽的问道。
“数量上说,还是蛮多的。”
魏广德想想才说道,“只是殿下要知道,我大明边防绵延千里,军堡无数,真把这些数量巨大的火器分发下去,实际上各军,各军堡能用的就不多了。
而且这火器手还要时常训练,这训练自然要大量使用火药,成本很高,铅子还好说,各军可以自己制作,但朝廷拨发的火药就有些不够,也有边军将士因为军饷低,私自贩卖火药到民间的事儿,所以各镇火器手,大多疏于训练,守城还行,出战就比较困难。”
魏广德不好说是军将倒卖火药,只说是士卒因为缺饷倒卖火药,不过以裕王的思维,想来回头也会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有了如此犀利的火器,边军作战时有败绩传来。”
想到先前魏广德说的火器如何厉害,再想想明军对战蒙古鞑子的战绩,裕王觉得自己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火器还是太少。”
裕王感叹道:“不过朝廷银钱缺乏,也是无力大量制造火器和火药,还真是烦人。”
“所以之前兵器局就把各卫所的将军炮回收改造成佛朗机炮,虽然射程短了些,可射速提高很多,对付鞑子骑兵也更加犀利。”
魏广德笑道:“还有就是兵仗局和兵器局库房里,应该还有大量火器,制造出来却没有及时分发到各镇,也是一种浪费。”
“是吗?还有这事儿?”
裕王皱眉道:“火器犀利且不足,各镇为什么不报兵部?”
“掌管火器在内廷,朝廷制造的火器也在工部,如果不是战事吃紧,工部不会轻易把这些东西移交兵部分配的,毕竟都花了朝廷大量银钱。”
魏广德不好说的太直白,这里面其实牵扯到银子,要想从工部仓库提到火器那得掏银子。
所以魏广德也只能说是各部之间协调不好,至于后世网上看到明军火器质量差的问题,魏广德也只是有听说火器制造出来分三六九等,但他接触的都是质量上乘的火器,所以并没有认为存在这个问题。
想想也能明白,魏广德最初接触到的鸟铳,那是南京兵仗局仿制的较早期的鸟铳,质量自然上乘,至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那是之后,技术工艺成熟后才会发生。
一开始是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一点点的抠材料,之后胃口越来越大,才会生产出完全无法使用火器。
贪腐,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没多久,殷士谵就来汇报近日王府诸事和处置,话题自然就变了。
只是魏广德和裕王,还有王府中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是,今日他和裕王的交谈在晚上的时候就变成文字,送入西苑。
这些事儿,自然是司礼监安排的人做的,或者说,王府里的侍,全部都还是要听命于司礼监,那里才是宦官的最高权力中心,是所有宦官向往的地方,就如内阁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一般。
夜晚,嘉靖皇帝处理下午送来的奏疏,终于看到司礼监单独呈送的《裕王府事》的文书,很快就被其中内容吸引。
边事,是大明王朝皇帝无法忽视的重大国事。
手指在御书案上轻轻敲击,一边的黄锦和下方的高忠自然知道,这是皇帝在思考事儿时候的习惯,所以都小心的给周围的侍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魏广德话中一些没有说透的东西,能一时瞒过裕王却骗不过嘉靖皇帝,他可是和文官斗智斗了一辈子,文官的尿性他明白,只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而已。
实在是病入骨髓,药石难医,非铁血手段难以有效。
可他能这么做吗?
不能。
罢掉一批贪官,升上来另外一批贪官,这有什么用,也只能从这些人中捡拔稍微能办事儿的人而已。
如严嵩能办事,就能做到首辅之位,其他不行的,就下面凉快去。
不过,魏广德说的,貌似也有道理。
嘉靖皇帝心里想的是,该怎么办这事儿。
直接下旨让工部交出火器,其实很容易,可是下面执行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就不好说了。
也只能等东厂监察后才会知道,说不定又是交出一些次等的火器糊弄事儿,现在那帮人是越来越胆大了。
“准备笔墨。”
嘉靖皇帝忽然停下敲击桌面的手指,吩咐道。
黄锦急忙上前做好准备,随即嘉靖皇帝提笔在御纸上写道:“朕闻虏入已久恃,各边小有备贼,稍知畏,可于诸城堡遍给火器以御之,仍坚守勿战,以仰奉上天保之意。”
写完后搁笔,对旁边的黄锦吩咐道:“明日一早送内阁,并抄送兵部一份。”
“遵旨。”
黄锦急忙答道,待笔墨稍干后才将纸条收起,准备明日派人送去。
第二日,严嵩、严世番进到内阁,很快就收到了嘉靖皇帝的手谕。
这道命令不难理解,只是要工部拨发火器给兵部下发,严嵩直接把事儿交给严世番处理。
严世番自然明白不能抗旨,多少拨一些下去就是了,残次品又不是没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