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林之所以如此不做人,主要还是自己受人恩惠,早几天前就提出了相对政绩评价法。还把这玩意报送了嘉靖皇帝,并因此,直接获得了嘉靖皇帝本人的亲自接见。对于皇帝而已,最重要的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一人顶百千人。最重要的是用人,如何识别官员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一旦皇帝不能识别能力,就只能用忠心。用忠心就变成立场之争,最后党争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最近杭州那边的各种评书笑话传来,有那么一个,北宋狱中对话。三个官员狱中对话,有因为支持王介甫新政入狱,有因反对王介甫新政入狱,而坐最中间的居然就是王介甫本人。当朝政到了这个阶段,其本质上,不用金国难侵,北宋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了。同时,不用能力,也只会导致野有遗贤,这是更加危险的事情了。毕竟像唐之黄巢。宋之张元,都是历历在目的。嘉靖这些年摆烂,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用谁都是差不多的烂,就懒得去烂中选不那么烂了。这个相对政绩评价法,就是当前的政绩减去其参照对象的政绩,有剩余才是真正的政绩。那么参考的对象,有上任政绩、本人上一届政绩、相似区域职务同僚同期政绩。当然这个政绩本身就是根据朝廷的目标而定了。而另外要控制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另外的控制了,军政、民政完全可以让各自讨论,比如人口、税收、军队人数、战斗力评价都可以打分的嘛。而且相对政绩评价有个好处是一比下来,总有个倒霉蛋最差的,因而只要实施,官员自动就得卷起来。这也是嘉靖一看到锦衣卫递上来方案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来见一见秦翰林了。同时也在好奇西学这么申请,能够在短短半年就把一个迂腐的儒生,改造成现在这个不做人的样子。除此之外,这个双盲实验法早就听李时珍念叨很多次了,嘉靖之前却一点都没想到可以迁移到用人上,不由得再次惊奇人才以及罗学对于人才的激发确实远胜儒学,想到江南民间罗学说不定早已盛行,这份紧迫感不由得又多了一分。秦翰林见了嘉靖,自然是两人好一顿寒暄。只要你足够有用,嘉靖其实也很平易近人,没什么皇帝架子的,还给秦翰林赐了座。这基本是内阁辅臣才有的待遇了。一通交流下来,嘉靖本来想邀请秦翰林常住西苑好随时请教,彻夜长谈啥的。不过被秦翰林以狱中刘忠正的鼠疫御敌法给拒绝了,因为当时刘忠正还没想出来,秦翰林已经帮他把牛皮吹出去了。也因此,秦翰林后面是越来越着急,干脆不做人地催促刘忠正了。当然,另外一个理由,秦翰林没好意思说。那就是他到了西苑半天就非常想念昭狱的烟味了,感觉到后面有点不受控制地毛躁。也是害怕君前失仪,到下午就各种找理由请辞了。说来也奇怪,这股毛躁难耐,一回到昭狱就平抑下来了。“难道是自己与昭狱有缘,就该在昭狱度过余生”秦翰林有些怪异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