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我在大宋政变后手搓飞机的那些事》(6.8K)

  纵观人类漫长的文明史,先民们几乎从未停止过对苍穹的仰望。

  为什么人类会向往苍穹呢?

  徐云在穿越到宋朝之前,曾经听过一种从物质微粒出发的解释:

  众所周知。

  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来自超新星爆发。

  它产生了你能看见的物质世界的一切,包括你自己。

  组成你左手的原子与组成你右手的原子,可能来自不同的星星。

  你仰望星空时。

  眼睛注视的可能正是组成你眼睛的那个星系物质。

  你思绪飞扬,脑细胞传递着神经脉冲。

  每一次神经的传递,可能都是跨越星系的物质间第一次握手。

  你仰望苍穹。

  因为你本就来自苍穹。

  徐云不知道这种在理科上站得住脚的说法能不能适用于唯心领域,但有一点他很清楚:

  在华夏漫长的文明史中。

  确实有无数先民或通过文字,或通过实践,表达过自己对苍穹的向往……

  例如晋·王羲之在中写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还有李白的: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在这些诗词中。

  作者都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出了渴望飞上苍穹的想法,更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高高俯瞰世间,快意人生。

  而有些人则与李白和王羲之他们不同,他们可能没有文采,却有一颗探索的心。

  比如眼下徐云身处的时间是公元1100年,一个新世纪的第一年。

  按照历史轨迹。

  27年后,金人灭北宋,二帝被掳走。

  一百三十年后,元朝灭南宋,山河沉沦于外族。

  但元朝不过持续了百年不到,日月便会重开大宋天。

  届时还会出现一位万户,名叫陶成道。

  陶成道精通火药,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本人却一直对天空充满了好奇。

  最终在公元1390年,陶成道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飞天!

  按照陶成道的计划。

  他会将47枚火箭绑在蛇形座椅的背后,利用火箭里固体炸药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向外喷发。

  火箭会因这些气体的反作用力下向前飞,而数枚火箭被绑在座椅上,会带动座椅和火箭同行。

  这样他坐在座椅上,便会被火箭的推力推动着飞向天空。

  除此以外。

  他还在座椅上安排了两只巨大的风筝。

  这样既可以使他持续的飞行,也可以使他平稳的降落。

  后世赫赫有名的钱老,曾经这样描述过陶成道飞天时的场景:

  “当时他的仆役随从心惊胆战,但在面对周围人的担忧时,陶成道却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来的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人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尔等不必害怕,快来速速点火!”

  仆人们见状,只好按照陶成道的要求点火。

  片刻过后。

  随着一声巨响。

  陶成道被火箭的推力带到了天空。

  接着陶成道所设计的第二阶段方案,火药被引燃,以此来继续提高装置升天的高度。

  然而正当地面上的弟子、仆人们欢呼雀跃时。

  只听见一声震破耳膜的爆炸声。

  天空中陶成道和他的装置变成了一个火球,迅速的从空中坠落…

  人类第一个想利用火箭推力升空的“宇航员”就此牺牲,陶成道的弟子与仆人们将其埋在了万家山上…

  但陶成道虽追寻梦的路上不幸逝世。

  他的英雄事迹却一直在激励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还赢得了如今世界航天领域的认同。

  国际公认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使用载人火箭尝试飞天的先驱,国际天文联合会还将月球上一处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此来纪念这位伟人。

  如果说王禀、宗泽、张叔夜代表着华夏的气节。

  那么陶成道身上体现的则是先贤们求知探索的精神。

  而这些先贤的身影之中,自然也少不了老苏这尊1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每每仰望天穹之时,他的心中都会有個想法:

  如果人能飞到天上俯瞰地面,那该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场景啊

  壮丽山河,世间百态,皆可尽入眼底。

  因此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便尝试着过做一个木鸢,想要借助风力达到上天的效果,去试着征服天空。

  奈何缺乏足够的知识理论,木鸢升天的想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如今随着自己躯体的老去,老苏心中已然有了预感:

  自己时日无多,这个执念多半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自己或许只能在一两年后,带着遗憾告别人世

  但他没想到的是。

  随着徐云的出现,某些事情似乎隐隐约约的出现了变数

  飞机?

  是指飞行的机轮,或者飞行的机械?

  无论是以上哪种可能,它真的能将一个人带到天空?

  要知道。

  一个成年人的体重轻则百斤,重可达二百余斤。

  算上承载物的重量,最保守估计也有200多斤吧?

  这般重的物体,凭什么让它能飞起来?

  可徐云之前已然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这番话的可信度还是不低的

  随后老苏顿了顿,考虑到‘祥瑞’事关重大,还是决定多了解一些内情:

  “小王,你所说的飞机一物,可有原理能够解释?”

  “原理啊”

  徐云想了想,从身上掏出了两张纸先前在樊楼时提及过,他随身都会带着纸和笔。

  随后他的双手分别拿着纸的一端,让纸张自然下垂。

  对老苏和小赵问道:

  “殿下,老爷,二位可还记得当初课堂上做过的实验?”

  老苏与小赵对视一眼,面露思色,片刻后道:

  “当然记得,似乎是叫伯努利原理吧?”

  徐云点点头:

  “不错。”

  随后他顿了顿,继续道:

  “殿下,老爷,既然二位还记得伯努利原理,那么是否存在某一种可能呢?”

  “比如将纸张改为一个固定的物件,用技艺使其上下气体流速产生巨大的差值”

  “如此一来,是不是就能做到如同纸片漂浮一般,将物件升空?”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还记得。

  当初徐云在刚见到小李的时候,曾经为她演示过一次吹纸片的实验。

  后来小李在课堂上特意向徐云询问过这事儿,徐云为了方便解释,便顺手演示了高中的另一个实验:

  双手分别拿着纸的一端,让纸张自然下垂,然后对着两张纸中间吹气。

  接着吹着吹着你就会发现

  两张纸贴居然在了一起。

  在高中课本中,以上两个实验都会归结于伯努利原理:

  看,上面的流速高压力低,所以纸片就飘起来了。

  但实际上嘛

  这是错误的。

  徐云当初给小李演示的吹纸片,压根和伯努利原理没多大关系。

  其实吧,这也是一个流传度最广泛的伯努利方程的误解。

  考虑到一些笨蛋咳咳,外行读者的信息壁垒问题,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伯努利方程是沿着同一条流线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线之间成立。

  纸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决于气流在哪一侧,而是取决于气流吹的方向与纸片的夹角,和粘度有关。

  一开始。

  纸片竖直下垂。

  在纸片上方吹气,将会因为粘度的原因,把纸片右侧的空气带走。

  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低压地带。

  由于这个低压地带的存在,就会使纸片向右上方飘起。

  纸片一飘,则会使流线向下弯折。

  进而最终会使得流线与纸片紧贴。

  这时候,空气的流动已经不再是笔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条向下的弧线,这就是一个有旋场。

  因此向下弯折的流线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就会把纸片带起来。

  这个效应真正的名称叫做康达效应,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简单,也很好理解,对吧?

  不过在高中课堂中。

  在谈到飞机原理时,老师們不但不会解释康达效应,还经常会将上面的纸片例子再次进行延伸。

  也就是将纸片换成机翼:

  对机翼而言,上表面凸一些,气流掠过上表面的时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释再加上纸片的实验,大多数人对飞机在天上飞的原理豁然开朗:

  哦,原来飞机原理如此简单啊……

  于是乎。

  一个一错再错的情况就出现了飞机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实对于这个说法,大家如果愿意去想的话,很轻松就能想到两个反驳的问题:

  第一,飞行表演的飞机为什么能倒着飞?

  第二,风筝就是一大平板,没有动力为什么也能飞?

  当然了。

  这两个问题想归想,不建议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否则很可能喜提罚站加抄作业的奖励一套,非酋可能还得被班主任批一顿。

  总而言之。

  到目前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应、包括库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许许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内,其实都很难完美解释升力的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飞,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都说诺奖遥远,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诺奖几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还是很早以前提过的一句话:

  宋代不是21世纪,对于眼下这个时代的基础认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实是没必要完全追求正确。

  一个比较笼统的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当时徐云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便给纸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动的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眼下他为了省些麻烦,又继续将纸片延伸到了机翼,仍旧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们若是能通过某些手段,在短时内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将飞机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没记错的话,风灵月影宗内还有一个名叫扩音器的技艺。”

  “此物体积不大,却可以将寻常人的声音扩大数倍,复刻起来不算麻烦。”

  “届时殿下若能乘坐飞机飞行,再通过喇叭向万民说话,便无需再担心废帝的残余影响力了。”

  听完徐云这番话,小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虽然在历朝历代的传说中,每个皇帝好像都有神异。

  比如刘邦斩白蛇,高欢赤光紫气之异等等,仿佛你没点儿异像都不能做皇帝了。

  但有一说一。

  这些所谓的异像,基本上都是即位后方才涌现的传闻,真实性存疑。

  真正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神异,其实一直很少很少,哪怕是有也大概率只是巧合。

  可若是自己能够在登基大典时飞上高空,口吐‘雷音’,那就是真正的、公开场合之下的异象!

  效果绝然要比什么大赦天下都高上无数倍,搁游戏里就是民心+40的bug效果!

  想到这里。

  小赵顿时有些坐不住了,连忙对徐云问道:

  “王公子,不知飞机需要材料几何,多久方能制成?”

  徐云闻言,顿时摆出了一副沉思状。

  实话实说。

  虽然他是一位diy圈中的老油子,但在古代背景下手搓一架飞机,难度还是有的。

  只是根据光环提示。

  任务最重的评分和技术难度有关,因此他才不得不提出了飞机的概念,否则直接搞个热气球就完事儿了。

  说起飞机,首先要提及的必然是类型。

  一般从结构上来说,飞机主要分成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两类。

  其中螺旋桨飞机就是最原始的动力飞机,也是我们在老电影和纪录片中看到的那种。

  它主要利用螺旋桨的转动将空气向机后推动,借其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具体按照动力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活塞飞机、涡桨飞机等等。

  不过一有部分航空爱好者会把活塞式飞机剥离出来,作为第三类独立的飞机定义这部分人的数量不多,只能算是一种冷门流派。

  当然了。

  螺旋桨飞机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却也没完全退出航空舞台,现役的比例大概有小二成吧。

  喷气式飞机则是现在的主流机型,像我们现在乘坐的民航客机,大部分都是喷气式飞机。

  比起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的分类就要复杂一些了。

  例如可以分成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螺旋桨和涡轮轴等等。

  不过你别看飞机好像很高大上,如果不考虑评分的话,有几种类型手搓起来倒也相当容易。

  比如很简单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

  这玩意的英文名又叫Pulsejet,二战的时候专门用来发射V1导弹,只打约翰牛。

  虽然在现代目光看来。

  Pulsejet的功率低,震动和噪音大,工作不稳定,寿命短且不可控,输出功率可控范围很窄。

  但从技艺上来看,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最主要的构成就是一个管子,甚至都不一定是无缝钢管。

  管子前面用一个单向阀门堵住,让空气进去,再插入一个油泵和点火器就大功告成。

  启动的时候用压缩空气冲一下前面的阀门,再配合点火,瞬间就能发动了。

  徐云上辈子手搓过三四台简易的Pulsejet,推重比逆天的高达500+。

  但考虑到这种没啥技术性的设计含金量不足,评分大概率不会太高,估摸着可能就比热气球好点。

  因此徐云犹豫再三,还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自己设计一款发动机!

  实话实说。

  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做法。

  虽然徐云对于内燃这块比较熟悉,上辈子毕业后在成飞也负责过相关研究。

  但说一千道一万,这毕竟可是宋代。

  没有超算,没有精尖的生产设备,和后世的条件可谓天差地别。

  除此以外。

  流场分析、压气机、涡轮、转子的同步、间隙控制、燃油滑油、轴承、甚至燃烧室的形状、涵道比、都是一分一毫都不能错的。

  反倒是后世极为困难的叶片加工可以相对轻松一些,毕竟只是短暂的应付一下登基大典就行了。

  以大宋眼下的技艺水平来说,用钱堆出一套60小时寿命的叶片倒是挺容易的。

  但整个过程难归难,徐云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预感:

  这个任务的评分至关重要,越高越好,绝对不能敷衍了事。

  这个预感甚至令他感到有些沉重,仿佛

  受益者不仅仅只会是他。

  想到这里。

  他不由抬起头,看向了小赵,说道:

  “殿下,想要制造飞机,草民恐怕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持。”

  小赵很阔气的一挥手,他本就不是磨磨唧唧的人:

  “王公子,你尽管开口便是!”

  徐云思索片刻,说道:

  “首先便是大量的铁矿、基础技艺的工匠,以及一处合适的制备场地。”

  “其次则是一些稀有资源,例如坠星,并且数量越多越好。”

  所谓坠星,指的便是陨石。

  陨石中除了铁和镍外,还有机会发现其他一些稀有金属。

  虽然这些金属的含量不一定特别高。

  但大宋国库积累的陨石数量应该不少,理论上大概率可以得到一些特殊资源。

  小赵作为宋哲宗的亲胞弟,对于宫内一些储物还是有所了解的,因此欣然应允道:

  “宫内坠星约有上百块,微者不过果仁大小,大者却巨如水缸。”

  “若是仍旧不够,本王还可与各地世家联系,定能满足公子所需!”

  徐云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

  “另外便是大量的数算学士,例如桐屿先生等等,同样是越多越好。”

  “至于时间嘛最少也要六七个月。”

  “六七个月”

  小赵重复了一遍时间,转头看向了老苏。

  老苏思索片刻,道:

  “殿下可以监国身份暂领朝政,莫说半年了,一年亦是吴凡。”

  徐云微微颔首,这个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小赵也要花时间去接受赵佶残余的势力。

  随后他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补充了一句:

  “对了,还有个东西也得准备好。”

  “何物?”

  “苏府的那头驴。”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走进不科学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