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记29——科研者

  今天写的人物,是两位大咖,其中一位还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学生。

  周五,单位举行讲座,说是邀请了两位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过来演讲,请大家务必参加。

  放下手头的实验,赶往博思会议堂。意料之中,会场,虚无空席。最前面的一排,坐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估计就是所请的两位大牛了。

  先演讲的是章祥荪教授,他从事的是数学和运筹学方面的研究。他谦和又平静,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科研经验,又比对了国内科研工作者和国外的区别。正如他所说的,国内的科研者,很多时候会被各类基金和项目所牵绊。而国外的研究者,好多的是偏向于兴趣,因为觉得有趣,才做科研,越做越有趣,也不在乎有没有资金的支持。这种源动力,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不能为了项目而申请项目。

  顾基发教授,更为年长。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到台上。他的人生阅历更为丰富。因为他曾从事导弹的研究,又师从钱学森,让在场的各位敬仰无比。在上世纪60年代,顾老首先将运筹学应用于导弹突防概率论证和计算。70年代末,协同钱学森和许国志开创了中国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他和章教授,都明显具有一种气质。那么祥和,那么谦逊,大家的风范。这是岁月造就的,在他们身上没有浮躁感了。对自己的科研事业,侃侃而谈。一段往事,一段记忆,娓娓道来,动人无数。

  他们是科研上的过来人,像风向标,潜心研究,一生奉献,一生追求。经历了风雨,眼界和思维,都具有一定的高度。有幸于亲见,有幸于聆听。

  因为实验,我提前离场了,没有听顾老讲完,有点遗憾的。但是他的那种精神,已让我印象深刻了。

  前段时间,有免疫学界论文造假的风波。学术造假,就像贪腐一样,一直隐约的存在。一旦被揭发,丑陋无比,身败名裂。成因就是部分科研人的急功近利和浮躁感。功和利的驱使,迷了心智。人都具有欲望,但每个人把握欲望的程度不一样。把欲望变成追求便是好事,若演化为私欲,到头来坑的是自身。

  做科研,要纯粹,要有兴趣,要经得起磨砺。漫漫科研路,没有捷径,成功在于每天的积淀。总有一天,当你回首时,会发现自己早已踏出了万丈光芒。

  两位前辈的经验分享,与其说是技术交流,不如说是思想教导。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儿。

  科研路,前方艰险,请小心慢行。愿每位科研工作者,披荆斩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人物小事记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