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大学争鸣

  相对所谓基建项目,李适建立大学希望诸子百家的学者前来论道的消息,从关中向四面八方传递开来。

  因为李适是从农民起义走向诸侯国,所以李适直接把农医墨三家定为势力的基础学派。

  这点还是相当得到李适内部势力,尤其是军方的支持。

  不论农家陈禾研发的粮种与种植法,还是阳庆一手创立的医疗营,在李适稳定关中的过程中发挥出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军方的根本保证。

  至于墨家,虽然在打天下过程中,墨家表现得算不得多么出色,但随着李适坐稳关中邓陵氏联合相里氏,不说别的,单是武装了全军的武器就是他们打造的,军方怎么可能不支持。

  所以已逐渐式微的三家,在李适有意安排下,让陈禾、公孙阳庆、邓陵矩等去站台。

  也只能是他们三个,因为随着秦末乱世到来,这三家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向衰弱。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走底层路线的,虽然这样让他们的生命力相对比较顽强,但真正出名的墨者,医者与农者几乎没有。

  所以,李适也就只能够指望着他们了。

  面对陈禾、公孙阳庆和邓陵矩开始在关中吆喝,招募门徒振兴农医墨三家的局面,其他人自然也着急了。

  张恢为法家进行吆喝,而张良自身就是道家的,作为学院山长为道家站台。

  其中作为儒家代表的叔孙通算是吆喝的最卖力的,但愿意学儒的人却是最少的。

  这是因为这里是关中,整个地区受到法家学说的影响最大,天生亲近法家学说。

  而对农医墨三家,当地人未必是想去学什么济世救民的理论,而只想要学一门手艺而已。

  不论种田的手艺,医生的手艺,还是墨家的手艺,总归比百无一用的儒家要来得好。

  至于道家,虽然不是很想要承认,但李适上层几乎大半都偏向道家。

  倒不是道家学说有多么深入人心,只因为大秦严苛制度的逼迫下,道家无为而治轻徭薄税,由人民自由去发展的道家学说更加具有吸引力。

  这点上,就算张九章这个荀子的关门弟子,在思想上也偏向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

  但叔孙通可不希望自己的儒家错过这个发展的好机会。

  因为这一步慢,想要再让儒家学说追上来那怕就是要难如登天了。

  一想到这里,孙叔通便开始写信给一众儒们大家,陈嚣、颜产、孟舒、还有自己的老师孔鲋,都给我过来论道啊,老子干不过其他人啊!

  当然,叔孙通也明白,这次李适开启大学,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给诸子百家一个面子,让诸子百家塞点人过来。

  当初李适还只是起义军时,基本上层学说就没一个看得上李适的。

  陈县发出来的求贤令,最后来得也不过是农家,墨家和法家这些基本被主流抛弃掉的家伙,他们或许实在无路可去,所以才投靠了李适。

  但无论怎么说,李适靠着这些学说占据关中,现在更成为天下第一的势力,那李适自然是会投桃报李,给与这三派的学说回报。

  但对于其他学说,那就不是这些诸子百家来挑李适了,而是李适挑选诸子百家了。

  李适虽然有问鼎天下的姿态,但却也没尊崇一个学说的倾向。

  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期望诸子百家能进入大学,同时也是给诸子百家一次上车的机会,要是诸子百家真的给脸不要脸,那他们就真的是死有余辜了。

  除了诸子百家,某些隐士见到李适广开言路,传承数字百家的想法,倒也有些心动。

  一个在都江堰附近的种田老翁,看到了从关中送来的开大学的言论,却也心痒起来。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阿房宫中,大学争鸣!”

  老者拿下斗笠,不由一股豪气悠然自生,“传教兵家箴言,又怎么少得了我。

  什么李适,什么韩知兵,军略还得看我魏缭!”

  身为兵家大能,魏缭在看到天下大乱时,就果断的躲到蜀地来避难来了。

  毕竟蜀地这地方,在乱世中有崇山峻岭阻隔,背靠着都江堰这块福地,乱也乱不起来。

  当然,除了魏缭聊发少年狂,李适来到监牢中,来见见被韩知兵打包送回来的蒯通。

  因为回来第一晚,白起就缠上了自己,弄得李适连咸阳都没有待多久,哪里有时间去理会蒯通,现在白起的事告一段落,李适总算腾出时间来见见蒯通了。

  “罪人愿降!”蒯通见到李适的第一句话,便如此恭恭敬敬的说道。

  “……”李适很是沉默的看了看蒯通,道,“阁下不再犹豫一下吗?”

  “大王不是来劝降我的?”蒯通很是意外的看了一眼李适。

  “也不是这么说……”李适道,“你不应该展现一下你坚贞不屈的一面吗?”

  “大人,我是纵横家出身,讲究的是机巧通便,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为目的而定!”蒯通倒是坦然的说道:“再者说,我原本就有意投效,为何还要卖弄无用之才智!”

  “有你纵横捭阖,勾连起秦国余孽楚国魏国时怕不是这么想吧!”李适道。

  “谁让在下有拨弄风云之能,抵挡不住大王拨云见日之力。既然已经输得一塌涂地,又何不承认自己认输,输得有风度一点!”蒯通补充道,“至少少受些皮肉之苦。”

  李适说道:“好吧,你如果想要逃,那逃就是了,我也不阻你。

  不过我开了大学,纵横课少一位老师传道授业,便是选了你。

  希望你能为你们纵横一脉,留下些传承!”

  蒯通听到这话不由一愣,继而恭敬的对李适道,“谢谢大王仁慈。”

  当然,除了兵家和纵横家,还有什么小说家、阴阳家、名家什么的也都有过来。

  李适不限制里面传道的流派数量,基本上只要有一套自洽的学说,基本上李适都会通过。

  但里面的学员数目是有限的,第一批李适只允许大学招募500人。

  另外进入大学的学生需要进行一次入门考试,考得不是百家内容,而是由张九章亲自出的数学题。

  根据数学得分来取前500名,考试完成后,会把解题答案和名词放在外面供给众人判断。

  总而言之,就是要所有人都信服这次考试成绩。

  毕竟数学这东西实在太公平了,不会就是不会,抓破脑袋也是不会。

  至于这些诸子百家怎么样争取这500名学生进入自己门下就不关李适的事情了。

  毕竟在李适看来,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数学都不达标,那还是别来这大学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兵道争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