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章 谁在影响抽水机工作

  虽然杨夏接手了国家化纤建筑项目,并将其更名为汉唐化纤,但它依然是国家“六五”重大项目。W本文由首发所以,杨夏在决定招投标后,一方面立即让总裁郭绍杰准备招投标文件以及公告,另一方面他则亲自飞到上京,向首长直接汇报。

  因为杨夏要做的,并不只是成套设备的招投标,而是整个工程从设计到设备到建材建设和施工,都准备实施招投标制度。

  于国家来说,杨夏是想把汉唐化纤做成一个华夏对外开放的窗口企业,一个对老外来说非常“透明”的企业。于企业来说,杨夏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样板,一个从规划设计到产品的样板。

  这个样板,并不是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产生效益的样板,譬如其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三五十年都不过时,三五十年后的房屋道路等建筑都还可以使用。从现在看可能要多花一些钱,但却具有相当规模的长远利益的做法。

  所有过来人都明白,后世的华夏也在实行招投标制度,甚至包括政府采购都在实行招投标,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是华夏**最严重的领域,那些豆腐渣工作,那些面子工程,那些建了又挖,挖了又建的城市街道,都有着常人见不着的**与黑幕。

  杨夏去上京向首长汇报,是因为汉唐化纤以及杨夏准备建设的其他企业。只要还未开建而又准备建设的,都准备实行招投标制度。而这一过程,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国内的企业譬如建筑企业,估计有相当多的企业都要与汉唐打交道。

  因此,杨夏去见首长,既是汇报,也是防患于未燃。有些项目,譬如土建项目,此时肯定是交给国内企业做。毕竟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低。但包括企业的总体规划内部设计设备采购与安装,操作人员培训等,杨夏将要采取全球招标的方式。

  “你能不能多解释一下,这样做的理由?”首长耐心地听完杨夏的汇报后。问了一句。首长当然不是问某个企业的招投标问题。首长问的。自然是制度层面的问题,这样做的合理性的问题。

  “这个,还是涉及到体制与机制的问题。招投标,说白了就是在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生产甚至销售的诸环节上,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人们才会有压力。”

  “你说说,这种竞争机制,如果国家要普遍推行,需要做哪些工作?”首长又问道。

  “目前,国家不具备推行招投标或竞争机制的充分条件,即便要搞,也是试验性的,效果并不好。”杨夏说起华夏的不足来,也是从来没客气过的。

  “何以见得?”

  “譬如,淮河省的大米产量大,适合出口,这个,其实是可以招投标的,即淮河省政府或粮食部门或农业部门,要把这些大米卖个好价钱,要快速收回卖大米的资金,就要找一家对自己最有利的外贸企业,可现在的体制下,除了国家外贸公司,就是淮河省外贸了,难道,江南省外贸还能到淮河省地盘上来大肆收购稻米?”

  “你说的,可是条块分割的问题?”

  “不,还有市场主体缺失的问题。即这些稻米,到底是谁的?农民的,县政府的,粮食系统的,还是省政府的?而如果这些稻米是政府的,政府要管稻米,还要管油菜,还要管花生,这个政府他忙得过来么?”

  “这么说,稻米只有粮食部门才能管?”

  “不,粮食部门,最理想的状态它只有两种职能,一是管理国家储备粮,二是通过仓储和收购行为,平抑粮价,维持粮价稳定,保护农民利益。其他方面,包括城市粮食供应,应该逐步放手给企业。”

  “那按你的意思,国家目标要想招投标,就不行了?”首长的情绪有些低落。

  “首长,汉唐之所以搞招投标,是因为汉唐我说了话可以算数,没别人来干涉;华夏的建设项目,有谁一个人拥有我这样大的权力?答案是没有!当然,华夏要搞招投标也不是不行,那就是由中/央/政/府投资的项目,完全可以实行招投标的建设模式。

  这样的话,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即谁来主持招投标?只要是政府的人,只要是部门的人,就难免没有人情关系,没有亲疏远近,而有了这些,也就难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猫。国外到是有一种做法,即政府要搞一个建设项目,政府只管计划投资,往往委托第三方进行建设管理,待建成后整体移交给政府。”

  “多个第三方,岂不是让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麻烦了?”

  “有些事,是应该麻烦点。在西方看来,政府的任何一分钱,都是普通民众也即纳税人交的税,因此,其使用过程,应该处于公众监督之下,处理过程,也应该公正严谨科学。最重要的,他们的那套操作方式能够避免**。”

  这次谈话,主要目的是汇报,杨夏并没有充分的准备给华夏开具一付招投标的良方。不过,看在首长想要急切地改变华夏现状的心态,杨夏还是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譬如建设部组建一个不多于5名观察员组成的观察组,全程观察汉唐化纤包括汉唐其他非商业技术保密事项的观察,为华夏的企业改制提供技术参考。

  这个观察组,最初以观察招投标及建设管理内容为主,到后来发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员工招收培训使用提拔等环节,也进入了国家的观察环节。而在观察组拿回第一手资料后,上京更是组织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数百名专家以及领导,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而这一研究的结果,竟然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

  这场争论,虽然观点各异,但基本分为两派,一派可以称之为新派,一派可以称之为旧派。

  新派为汉唐的体制与机制叫好!他们认为,在汉唐,每一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程度有夸大),每一件事情都有人负责,每一份财物都能用到恰到好处;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旧派则正好相反。旧派首先反感的是汉唐的企业中没有党/组织(杨夏本来想建立的,但一来他本人不是,二来香城港的管理技术人员非常反感,他们集体向杨夏请愿,如果杨夏坚持要设置组织类机构,他们将集体辞职),没有思想政治工作,不讲阶/级/斗/争(虽然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但这时还是经常提到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但他毕竟存在啊,当然,后世这东东更是存在,只是大家都不提了),另外反对的则是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为什么搞管理的人一年要拿几十万,而普通工人只能拿一两千呢?这是明显的社会不公啊!

  这些争论,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随着汉唐化纤开始上马后,汉唐的面貌逐渐被观察组汇报上去之后,就开始出现的。

  这个争论,让杨夏想起了后世有一场著名的姓社姓资的论争,最后还是首长一锤定音才将这种无聊的论争压下去的。

  突然出现的这种情况,大出杨夏意外。

  媒体上主要是一片批评汉唐做法的呼声,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的,是华夏所不需要的,大概是华夏国内的新派理论上还没成熟吧,所以支持汉唐的呼声显得十分微弱。

  杨夏对这种争论十分反感。

  杨夏决定反驳!

  杨夏利用三个晚上,写了三篇文章,第一篇名叫《你吃肉吗?》,第二篇名叫《你睡觉吗?》,在这两篇大谈常识的文章之后,杨夏才抛出了他的重磅理论:《社会主义的基础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本来,这个“本质论”是首长的核心理论之一,杨夏在写作这一宏文时,曾经闪现过惭愧,但马上杨夏就被另外一种想法所替代,那就是平行时空的首长,因为有自己这个重生者的影响,他远比历史同期更果决,更远见,更伟大,即便自己盗用了他的一些观点,也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

  在《你吃肉吗?》一文中,杨夏讲了物资生产的一般规律后,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大锅饭的不合理性,譬如1980年同期,一个倭国炼钢工人每天可以冶炼30吨钢,而一个华夏炼钢工人平均每天只能冶炼出1吨钢?这仅仅是技术的差别么?在1950年,华夏与倭国同时起步,两国炼钢高炉技术水准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但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依然是华夏工人的10倍以上。

  杨夏最后说明,社会制度优越,不等于我们做什么事儿都一定会占着理,都一定会正确,在生产力层面,在一抬抽水机每小时抽多少水的事实面前,我们难以看到社会制度对抽水量的影响,但是,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的管理对抽水机寿命以及对抽水量的巨大影响。(未完待续。。)

  ps:特别感谢小白元老(稻草人)qxg狼无奈大汉光武waixingren等6位同学的月票支持,兄弟们威武!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梦幻大时代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