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什么叫企业?所有经济学词典都有解释;但如果问企业是什么?又该怎样回答呢,很多人,其实没弄清楚这两者的逻辑关系。W”
“什么叫企业,其实回答的是什么;而企业是什么,也即企业要干什么,回答的是怎么样的状态才算是一个企业。”
“所以,现在的问题清楚了:企业是什么?企业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与创造者!在以价格为物质财富的衡量标准的背景下,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将表现为价格总量。”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只看产出的价格总量,还必须看到投入的价格问题;譬如,产出的价格总量是1万,而投入的价格总量是5000,那么,这个企业就创造了5000价格总量的社会财富;如果产出的价格总量是1万,而投入的价格总量却是2万,这是什么概念,这个企业就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了,而是吞金怪兽,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的企业,有多少是合格的呢?”
“当然,企业能否创造社会财富,也未必是企业一家人的事。据我所知,我们一家国有企业,上面至少有100个婆婆管着它,譬如他要做一件事,从申请到最后批下来,至少要盖100个公章,甚至数百个公章,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以这样的速度,企业如何创造财富?不被拖死就算不错了。所以,这企业或工业发展之第一道关口。即政府关,就是政府要给企业松绑。”
“好吧,政府简化批复手续,时间尽量缩短,有如对合资企业那样。那么,企业就将面临第二大关,即企业内部关,也可以直接叫企业关。
这一关,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管理关,企业的人财物。是否有闲置。是否有浪费,是否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技术关,你的产品是否足够先进,太落后的东西肯定没人买;质量关。产品质量保证。是否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成本关,产品生产出来了,决定卖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否高于成本,也即是否有利可图,在这样的价格下,是否有人愿意购买;
第三大关即是市场关,你的产品在企业内部都设计好了,看起来也价廉物美,可消费者未必就一定接受,这就要经受市场的检验了。目前,对于华夏的企业来说,主要是去找市场闯市场的问题,这一关,政府要开绿灯,企业自己要努力。”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譬如交通运输,铁路的问题,公路的问题;譬如指令性计划的问题,我们食品企业要发展生产,需要粮食作为原粮,现在由政府计划部门特批,好在只有我们一家,政府也乐于为我们服务。但如果一个地方有百家千家甚至万家企业都来代你批粮食,你一个地方政府,有那么多粮食么?这样,问题又回到了政府层面。”
“汉唐食品(深港)有限公司的三家食品企业,在上面几关面前,有政府的承诺与帮助,有市场需要,有企业内部科学而合理的管理,而且产品不在城市内销售,不涉及到大长途交通运输问题,所以其发展速度自然较快。”
“刚才午饭,首长让我结合汉唐的企业来谈谈华夏的工业问题。这个,因为牵涉面太宽,刚才说的那些,也包含在这个问题之内。所以,我就说说我的计划,看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民以食为天,所以在汉唐计划中,未来3年内,将重点打造汉唐食品集团,而且这些食品企业,都将采取在各主要城市设厂生产的扩张方式,计划在1981年6月之前,在全国开业25家食品企业,统一用‘汉唐食品’的标志,总投资将达到5000万米元,是真正的米刀,不会用软妹币充数。我最近观察了一下,我们副食品店的食物品种实在寒酸得可怜;我想,汉唐食品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要发展,先解决老百姓的吃喝问题吧。”
“顺应国家开放大势,同时打造汉唐贸易集团,在深港的汉唐贸易及汉唐印务,将联合组成汉唐贸易的出口加工基地;汉唐贸易的总部,将设立在上京;同时在几个主要沿海城市设立贸易公司,专事进出口业务,尽可能多为国家创造外汇。”
“杨夏啊,你那个贸易公司不错,据深港外汇管理局的报告,至十月底,你们已经创汇2.69亿米元了,我看,外贸工作的年度先进集体牌牌,是不是也该给汉唐贸易发一个啊?”首长插话道。
2.69亿,这个数字可比很多省级外贸公司还要厉害,首长这个建议也有其道理。
“应该的,应该的。”其他大佬也跟着发表态度,这等于是听了杨夏极其严肃的话题,突然之间轻松一下。
“此外,在未来三年内,汉唐还将在华夏设立化工电子电器机械制药建筑等方面的公司,这些公司,将完全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投资建设。譬如这最后一项的汉唐建筑,我是准备组建几万几十万建筑工人,去国外市场挣钱的。”这些,也是杨夏必须要做的,此时说出来也没什么。
“你这不是与华夏建筑抢生意啊?”有人开起了玩笑。实际上,七十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华夏的建筑工人就开始走出了国门,去国外搞建设,只不过这时的项目以援建居多,真正的商业投标性项目,几乎一个都没有。因此,说起来汉唐建筑根本不可能与华夏建筑去抢什么生意。
对于这个玩笑,杨夏没接话,而是直接说道:“如果我们能够长年有500万人在国外工作为国家赚取外汇,想来华夏的日子就好过了。”
“呵呵。杨夏啊,有个企业不知你愿不愿意接手啊?”一位分管工业的大佬突然插了一句。
“哎李长老,你说的,是不是仪征那个化纤项目啊?”仪征化纤,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两年前上马,因为没钱,在今年停建,两年后国家举债后又开始兴建,但因为钱总是不到位。所以其建设周期长达十多年。想来,当初是先进的技术等到产品生产出来,已经差不多落后了。
后世九十年代中期,仪征化纤并入华夏石油化工集团。亦属于世界顶级化纤企业。其聚酯产量为全球第四。其聚酯聚合产能一度为全球第一,但度娘上基本上查不到经济效益方面的消息,只有一句“规模效益”概括了之。
“就是那个项目。有没有兴趣啊?”李长老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长老,我可是生意人啊,如没有利益的事,我是不会干的。”杨夏想了想,对这个提议既不反对也不同意,他想看看国家是怎么想的。
化纤,或许可以归结为化工,但化工绝不等同于化纤。从后世该企业的当家人主要出身于纺织工业总会的渊源看,国家兴建这个从“六五”到“十五”期间均属重点投资项目的超级项目,其实是解决国人穿衣的问题。
再后来,国人大多又回到了穿棉质衣服的状态,但化纤依然有着最为广泛的用途,这样的企业如果拥有一个,还是多少有些成就感的。
但对于国有企业的烂摊子,杨夏向来敬而远之。当然,有钱赚的事儿除外。
李长老把目光盯在首长身上,显然是在等首长表态。
如果首长表态,杨夏当然不便于反对,自己赚的钱里,还有28%属于国家的呢。不过,现在这28%的股份,却被华夏银行持有,这让杨夏非常不爽。
“杨夏,如果资金没问题,你可以把那个项目接过来。毕竟是新规划的项目,前其国家也调集了很多物资,浪费了也可惜了。”
“这个项目现在情况怎么样了,譬如征地情况,投资了多少等?”既然首长有这个意思,杨夏并转向谈起了化纤问题。
“目前完成征地1200亩,投资包括物资类,总共到了约1000万软妹币资产。总价值大约2000万元左右。”
“首长,征地问题附近交通对接问题,如果能由国家出面解决,我愿意按每亩每亩0.5万米元的价格直接购买1万亩亩土地50年的使用权。至于那些已经拉到场地的物资,也值不了几个钱,就送给汉唐如何?”
杨夏前世,对这个化纤公司也曾经研究过,毕竟,这可是八十年代初国家上马的几个最重要的工程,甚至被称为现代化建设的“符号”性企业也不为过。
后世的化纤公司,占地面积大约6000亩左右,其1995年的上市公司公告中,总资产才25亿左右,而此时化纤公司啥也没有,从倭国德国法国等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八字都没有一撇,也即,除了已经搬迁的土地外,化纤公司上面,什么也还没有。
听到杨夏如此一说,众多大佬眼睛顿时睁得老大。为何?盖因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将这个化纤公司建设完成,画家至少要投资3亿以上的米金,因为主要生产设备都要出国去买,而正是因为国家一时半刻拿不出这笔钱来,所以让工程搁浅了。后来之所以又上,但那是后来的事,现在的长老们,可为此焦虑着呢。
没想到,杨夏听说后,立即愿意出5000万米元接手这个摊子,虽然要求的土地面积有些多,但那儿大多是长江滩涂地,而重要的是国家不但不再支出3亿米元,而且还多出了5000万米刀现钞,只要将这个企业让度给汉唐,国家岂不是又可以多上几个其他类型的先进企业?(未完待续。。)
ps:特别感谢大汉光武同学的月票支持!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