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向老朱汇报战果

  “柳淳,你打算怎么让苏州起死回生?”朱标淡淡问道,可平静的语气之下,却藏着波涛汹涌,狂风大浪。

  只有苏州恢复了,清单上面的利益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钱,八百万贯,甚至会更多,为了这些钱,担点骂名也没什么?

  有得必有失,有失方能得。

  想要钱,就别怕挨骂。

  朱标不是笨蛋,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是笨蛋,只是大家看重的东西,坚持的信念不同罢了……比如钱唐,为了维护孟子的地位,不惜冒死闯宫,比如嘉靖皇帝,为了能安静修道,不惜重用严嵩父子,再比如老朱,他为了严惩贪官,不惜弄出了扒皮楦草的酷刑。

  朱标对老爹的疑问在于,为了区区六十两银子,就活剥了人皮,是不是太过残忍了?他甚至听说,有些官吏在上朝之前,要写好遗书,怕再也没法或者回来。

  如此治国,未免也太过严酷了。

  下面对老爹多有怨言,身边的先生也时常劝谏,以仁慈治国,做一个千古仁君。

  久而久之,朱标变成了许多人希望的样子。

  不得不说,教育真是很厉害的东西,可以塑造人的三观,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

  跟他讲再多的道理都没有用,柳淳也不觉得自己能巧舌如簧,即便说得再好听,又能有什么用?

  他只是用最实在的东西,让朱标去选择。

  八百万,几乎跟一年的盐税相等了,能够支撑朝廷,打两三场的大战。能把黄河的堤坝,重新修筑一遍……有钱的感觉太好了,即便被人骂,也在所不惜!

  柳淳很欣慰,至少朱标还没有被洗成榆木脑壳,知道利益所在,懂得如何取舍……柳淳欣然笑道:“既然殿下同意了,那苏州的恢复,就在眨眼之间。”

  柳淳可不是吹牛,苏州的底子太雄厚了,而年底到年初这段时间,并不是手工业和农业的旺季,充其量只是影响了商业而已。

  信心恢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柳淳先是召集苏州的商人,一连开了三天的大会……规模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三天,甚至跑到了城隍庙前面的广场,那个热闹就不用说了。

  “诸位苏州的乡亲,圣人已经恩准,要把苏州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场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正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是一个让苏州腾飞的天赐良机……”

  柳淳讲的话水分不小,事实上在元代的时候,苏州对外贸易就极为发达,沈家不就是靠着外贸,成为了超级富豪吗!

  现在为止,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曾经的繁荣。

  柳淳跟他们讲起来,一点都不费劲。

  原本慌乱的人心开始稳定下来,大家对未来有了憧憬……有人要问了,当下是钱庄的纸币危机,现在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未来?

  这话就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那位一样可笑,做大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扫屋子上面,扫得越干净,距离扫天下就越远。

  柳淳的画饼充饥,显然是有作用的。

  原本那些向作坊逼债的债主,开始有了新的盘算,愿意宽限一点时日,作坊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时候苏州钱庄也拿到了皇家银行的注资,开始重新运转。

  那些愿意出让股份,接受银行帮助的作坊,率先得到了兑换手里纸币的权利。柳淳以一兑二的比例,把苏州钱庄的纸币回收,并且释放出新币。

  坦白讲,他这个兑换比例,是占了苏州商人便宜的。

  但是没有办法,他要是让皇家银行吃亏,那麻烦只会更大。

  没有两全其美,那就只能先尽量照顾老朱,让君父满意。不是柳淳有多孝顺,而是不这么办,就行不通。

  当然了,柳淳也有一大堆的办法,帮助商人。

  在拿到股份之后,这些商人就变成了半官商,至少是跟朝廷有合作的外贸商人。得到了这个身份,柳淳就开始向他们贷款,而且是超低的利息。

  拿到了贷款,这帮商人满血复活,开始张牙舞爪,去收购其他的商人产业。

  说穿了,还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若是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又怎么渡过危机?

  就这样,大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整个苏州的商行作坊,被柳淳重新整顿了一遍。大约有六成以上的大商号,重要的作坊,纳入了皇家银行的体系。

  这些商行作坊,自然选择苏州分行开户,他们把资本存在了银行里面。

  一直向外掏钱的苏州分行,总算见到了回头钱!

  而且有了第一批的存款,渐渐的,苏州的百姓也来兑换存钱,等到二月份的时候,整个市面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为了春耕,百姓涌入苏州城,购买种子农具,刘家港的船厂开始招募工人,打造海船。

  各个作坊,争相取得外贸的资格,然后大肆招募女工,采购生丝,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短短时间,从天堂到地狱,再从地狱爬起来,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总算到了能总结一下经验的时候了。

  柳淳不得不暂时从苏州返回京城,跟太子朱标一起,向老朱汇报情况。

  “陛下,你看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是捡能说的说?”

  老朱恶狠狠瞪了柳淳一眼,“你个小兔崽子,就是一个月没挨朕的骂,你是皮子痒了,当然说真话!不许有一个字的虚言!”

  柳淳心说你想听真话,那就讲真话……苏州的毛病,出在哪呢,还要从宝钞讲起。老朱是苏州为财赋重地,又歧视苏州百姓,发行宝钞之后,就经常从苏州采买置办货物,逼着苏州市面使用宝钞。

  前面提到了宝钞的问题,苏州商人一清二楚。

  他们没有柳淳的本事,不能忽悠朱元璋建立银行,苏州商人就采取了被动的措施,有人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比如一担盐换一匹布,两个铁锹换一斤茶叶……当然了,大宗的交易,他们私底下还是使用金银。

  事实上朝廷的规定也充满了矛盾,比如规定市面必须使用宝钞交易,但是在收税的时候,尤其是盐税,依旧规定缴纳银两,贪污也是以银两计算的、

  所以说,洪武朝并没有真的禁绝金银,也根本就做不到。

  金银和宝钞并行,是市场的常态。

  不可否认的是,烂到家的宝钞,极大的影响了苏州的商业发展。

  李善长选择在苏州开钱庄,是正中下怀。

  短期之内,钱庄业务飞速增加,造成了纸币滥发,没有柳淳的打击,苏州钱庄也会出问题,只不过柳淳让这个过程加快了许多倍而已。

  “问题的核心就是苏州需要货币,只是他们需要有信用的货币。”柳淳冲着朱元璋和朱标一笑,“李善长,还有苏州的十几家商人,都不能给予货币足够的信用,这件事只有我大明洪武天子能够做到。”

  “让陛下出手拯救苏州,当然要拿足够的出场费才行,不然陛下岂不是白白费力气了?”柳淳笑呵呵将一堆约书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陛下,这是两部分,其一呢,是收购的苏州商号作坊的三成股份,加起来大约是八百万贯,这个想必殿下已经跟陛下讲了。”

  朱元璋用力哼了一声,“怎么,除此之外,还有收获?”

  “陛下,皇家银行兼并了苏州钱庄,把分行开到了苏州,业务成倍增加,皇家银行已经今非昔比。这是臣对皇家银行的估值,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的手有点抖,他从柳淳的笑容中读了出来,这一定是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结果……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奋斗在洪武末年全本TXT合集